作品的另一個突出的特點是進一步批判和揭露了封建主義思想的落後性和腐朽性。“長宜子孫”的幻想對後人在長期封建統治的社會裏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上至王孫貴族下至鄉下的富裕人家,都有把一份“家業”傳之萬代的幻想。上一代人的這種幻想破滅了,下一代人又接著做這幻想的夢。這種幻想正是落後的停滯的封建主義的政治經濟製度決定的。作者說,他的祖父憑空“造就了一份家業”,並在大家族的門口照壁上刻上了“長宜子孫”的家訓,臨死,他還“叮囑後人保留著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搜集起來的書畫,” “還周到地為兒孫安排了舒適的生活”。他的用意就是“長宜子孫”,但在事實上是“有害子孫”的。巴金很明確地指出:“財富並不是‘長宜子孫’,倘使不給他們一個生活技能,不向他們指示一條生活道路,‘家’這個小圈子隻能摧毀年輕心靈的發育成長,倘使不同時讓他們睜起眼睛去看廣大世界;財富隻能毀滅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氣質,要是它隻消耗在個人的利益上麵”。此外,按照封建標準建立起來的這樣的“甜蜜的家”,是不宜於子孫順應社會潮流的發展而健康成長的,它使“許多可愛的年輕生命被摧殘了”,使“許多有為的年輕心靈被囚禁了”,使子孫後代“在這個小圈子裏麵憔悴地捱著日子”。我們能從作者的這些議論裏,體會出更廣泛深刻的含義,“長宜子孫”的封建大家族,實在是殘害子孫自由發展的“狹的籠”。小而言之,中國社會裏,沒有一個“長宜子孫”的封建大家族;大而言之,中國曆史上也從來沒有一個“長宜萬民”的封建王朝。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在不斷變化的曆史潮流裏,妄想建立起一種“萬古不變”的基業,這是長期以來大大小小的封建統治者的一種幻想。這幻想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落後性、保守性和腐朽性。巴金對“長宜子孫”的封建家訓的批判,觸及了封建統治的根本性問題,它使作品增強了反封建的鋒芒。
作品中作者的矛盾複雜的感情很激烈很深沉,反封建的態度很堅決很徹底,作者對停滯的十八年的曆史所表示的憎惡,對新舊封建統治者所表示的厭棄,稍稍細心的讀者,都能體會出來的。
參考文獻:
[1]黃建國.《愛爾燈的燈光》——一把開啟巴金精神之門的鑰匙[J].名作欣賞,2005(7).
[2]李中陽.《愛爾克的燈光》主題今探[J].中國文學研究,1997 年第1 期(總第44 期).
[3]周效凰.“長宜子孫”之兩點感悟——再讀巴金的《愛爾克的燈光》[J].作家雜誌,2008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