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好消息當然要告訴好朋友。小輝於是打電話給小敏:“小敏,小敏!我家飛來了兩隻鳥,是兩隻小麻雀!”城市裏的樓越蓋越多,樹卻越來越少,這裏己經很長時間沒有看見鳥兒了。“真的?”小敏又驚又喜。她從來沒有見過小麻雀,就問:“它們有長長的、漂亮的羽毛嗎?。小輝看看小麻雀說:“沒有,它們是小麻雀啊。”“它們能像鸚鵡那樣說話嗎?。小敏又問。小輝看著小麻雀說:“不能,它們是小麻雀啊。”屋裏很暖和,兩隻小麻雀鑽出了棉皮鞋,在地上跑來跑去,像是小輝的老朋友。“那它們總有翅膀吧?有翅膀就是鳥啊!能給我看看嗎?。“好啊。你到樓下來,我馬上就送去給你看!”
小輝來到小敏家樓下,仰著頭,大聲地喊她的名字。樓上的人都聽到了喊聲,他們有的打開窗戶,有的站到陽台上向下看。小敏順利地來到樓下。小輝和小敏蹲在地上,看著兩隻小麻雀。兩隻小麻雀也看著他們,一點兒也不害怕。樓上的人看見了,也都來到樓下的空地上。小敏的爸爸媽媽也下樓了。大家都很長時間沒有看見鳥了。現在,兩隻小麻雀給大家帶來了快樂,小敏家的貓也很高興,“喵嗚、喵嗚”地叫著,它也從來沒有看見過鳥兒啊。
要是小夥伴們都能來,那就太好了!小敏用爸爸的手機,把這件事告訴了所有的朋友。小夥伴們很長時間沒有看見過鳥兒了,他們帶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來看小麻雀。兩隻小麻雀仿佛忘記了寒冷,鑽出了棉皮鞋,飛了起來。它們飛出了許多花樣,小夥伴們把手都拍疼了。
天漸漸黑了,大家也慢慢散開,各自回家了。小敏對小輝說:“小麻雀也會回家的吧!”小輝說:“可是現在天又冷又黑,它們要是找不到家該怎麼辦呢?”於是兩個人商量好明天一早到幼兒園放麻雀回家。第二天,小輝和小敏早早地來到幼兒園的操場上。兩隻可愛的小麻雀飛走了、飛遠了,漸漸地看不見了。
培養小夥伴之間或兄弟姐妹間的友好情感!
讓孩子學會包剪錘遊戲,會嚐試用包剪錘的方法公平地解決問題。
1.爸爸媽媽和孩子共同商議“包包剪剪錘”的玩法和遊戲規則:兩人先把手藏在身後,伸出五指為“包”,伸出食指、中指為“剪刀”,伸出拳頭為“錘”。遊戲者要在說出“包包剪剪錘”的“錘”字時同時出手。若兩人各自伸出包與錘時,包像布一樣可以包住錘,包贏;若是錘與剪時,錘能砸壞剪刀,錘贏;若是剪與包時,剪能剪壞布,剪贏。
2.教會孩子以遊戲的輸贏來公平地解決問題。
孩子隻有熟悉遊戲的規則和玩法後才會對這個遊戲感興趣。父母可以反複和孩子玩玩包包剪剪錘的遊戲,幫助孩子鞏固遊戲的規則和玩法。
為了豐富遊戲的趣味性,父母還可以和孩子商定對輸贏的懲罰和獎勵,如輸的人被贏的人刮個鼻子等。
當孩子學會這個遊戲後,父母就可以建議孩子在解決衝突矛盾時運用這個較為公平的方法解決問題,為孩子分享行為的鞏固奠定基礎。
娃娃生病了
一培養孩子對小病人的同情心。
一學習用簡單的語言和行為表示對病人的關心。
1.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並和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
2.可以找一個布娃娃代替“病人”,告訴孩子布娃娃生病了。然後和孩子一起商量應該怎樣照顧布娃娃,比如帶布娃娃去看醫生,幫她打針,喂她吃藥,教孩子說些安慰布娃娃的話。
3.最後告訴孩子,在細心照料下布娃娃的病好了,一起為布娃娃的病好了而高興。
無論是遊戲中還是真實地探望病人,事先都應讓孩子回憶自己生病時的情景和感受,這一點很重要。隻有當孩子有自身的體驗,感受過生病時的難受、沒力氣、不舒服,才能進行對其他病人的移情,心生同情,為他人的生病感到難過。
遊戲時可以引導孩子自己說說關心娃娃的話,並做出關心娃娃的動作,比如摸摸娃娃、抱抱娃娃等,父母可以替代娃娃說些感謝的話,以激發孩子的興趣。
當生活中有人生病時,父母要及時提醒孩子去關心、安慰他們。父母應讓孩子從感情最深的人關心起,這樣孩子才會有自然的情感萌發。
胖胖豬感冒了
引導孩子感受小動物們對胖胖豬的關心和胖胖豬被關心後的快樂!
讓孩子知道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讓生病的人感到好受些。
1.爸爸媽媽可以在孩子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給他講這個故事,這樣孩子會更真切地體會到胖胖豬的難受。
2.故事講完後可以問問孩子:故事裏誰生病了?有哪些小動物來看望胖胖豬?小鬆鼠、小鳥、小蝴蝶都做了什麼事?胖胖豬感覺怎樣?如果你是胖胖豬你還希望誰來看望你?希望他們能為你帶來什麼才能讓你更舒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