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分邊說邊玩篇(1)(2 / 3)

對孩子來說,把好東西分給別人,是困難的。比如隻有四顆糖,來了四個小朋友,一旦分給別人自己就沒有了,這時候的孩子很難進行分享。父母要在食品的數量上給予保證,讓孩子真正體驗到分享是快樂的。

你吃我吃大家吃

一培養孩子形成分享的意識。

一和孩子一起感受分享帶來的快樂。

1.過家家媽媽找來各種小動物毛絨玩具,再提供一些玩具食品,和孩子一起用玩娃娃家的形式鼓勵孩子分糖果給小動物吃。然後再出示另一個小動物,提醒孩子說:“小熊來遲了,沒有吃到糖果,看到別人吃糖果它又傷心又難過,我們幫幫他好嗎?”從而讓孩子調整己分完的糖果的數量,初步萌發分享的意識。

2.分享食品父母買回食品,在給孩子吃的時候有意識地告訴孩子:“這是奶奶(或XX孩子)最喜歡吃的東西……這些是她讓我分給你吃的……好吃嗎?你有好吃的東西時也分給他好嗎?”讓孩子體驗被分享的快樂,同時也激發孩子的分享行為。

3.分點心家長買來小麵包或餅幹(最好是孩子平時最喜歡吃的東西),請他當小老師將點心分一些給爸爸媽媽。大家一起吃點心,同時誇讚“小老師”分的點心特別好吃,並表示謝謝。通過這一活動使孩子感受到分享帶來的自己被別人感謝和稱讚的喜悅。

讓分享成為自覺自願的行為,對兩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還有一定的困難。對自己喜歡的物品具有獨占性也是該年齡段孩子的特征。

分享不會在強求和專製下產生。父母可以用快樂的情緒真實地和孩子分享孩子喜歡的物品對孩子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並表示出由衷的感謝,慢慢讓孩子習慣並樂意分享。

當孩子主動出現和小夥伴分享食品、玩具的行為時,不能給孩子灌輸自己吃虧了、不公平的思想。父母的態度不僅決定了孩子是否能學會並願意分享,更重要的是決定了孩子將來能否用充滿愛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

引導孩子通過為大家分發蘋果的活動,體驗到分享的樂趣。

激發孩子關心家人的情感。

甜甜的大蘋果

1.媽媽準備好和家庭成員人數相等的蘋果,帶領寶寶一起將蘋果洗幹淨。

2.鼓勵寶寶主動去請爺爺、奶奶、爸爸吃蘋果,並教會寶寶說:“快來吃甜甜的大蘋果了。”

3.大家圍坐在一起,請寶寶為大家發蘋果。讓寶寶一邊發一邊說:“請你吃一個蘋果。”家人接到蘋果後要表示感謝。等大家都吃到蘋果後對寶寶說:“我們都有蘋果了,你也吃吧。”

4.吃完蘋果後,請寶寶收拾果核,並拿擦手毛巾為大家擦手。大家對寶寶說一說感謝的話,如:“謝謝你。”“今天我太高興了。”“太感謝你為我們做的服務了。”“今天吃的蘋果特別甜。”

孩子分發蘋果時提醒他先給長輩、客人發蘋果,再給父母,最後給自己發蘋果。

除了分發蘋果、香蕉、草莓等水果外,還可以分點心,根據季節及實際情況調整。

當孩子將蘋果分到你手上時,你一定要真吃並表示感謝。一方麵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樂;另一方麵讓孩子覺得為家人服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父母可以有意識地選擇大蘋果與小蘋果,鼓勵孩子將大的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並及時地表揚孩子。

教育孩子要關心別人,教會孩子一些能正確表達自己情感的方法。

鼓勵孩子學習簡單的交往語言。

1.與鄰居約好在同一時段帶寶寶出來散步。

2.帶著您的寶寶主動招呼朋友,教寶寶要有禮貌地相互問好。給寶寶們一個空間,讓他們自由地在一起玩。

3.玩耍中如果對方摔倒了,您要鼓勵自己的寶寶關心小夥伴,教他說一些安慰的話。如:你疼嗎?別哭了!

在遊戲中,父母應為孩子們創設一個自由交往的氛圍。並有意識地教給孩子交往的語言,鼓勵他們積極交往。

鼓勵孩子和小夥伴一起愉快地玩耍。相信你的孩子可以處理簡單的問題。不要怕自己的孩子吃虧而和孩子寸步不離,漸漸對孩子“放手”,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去運用他所知道的交往知識。

對孩子的主動關心別人的動作或表情,父母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友精提醒

園園的帽子

說完故事後,教會孩子說出故事的主要情節,並學說短句:我來幫助你。

鼓勵孩子願意幫助有困難的人。

1.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問問寶寶故事叫什麼名字?故事中有誰?”

2.再次講述故事,幫助寶寶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第二遍講述時,可以放慢講述速度,有些寶寶熟悉的部分可以鼓勵寶寶一起說。比如讓寶寶學說短句:我來幫助你。

3.故事講完後和寶寶一起討論,問問寶寶最喜歡故事裏的誰?為什麼?教育寶寶要幫助有困難的人。

4.和寶寶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讓寶寶體驗被人幫助與幫助別人的快樂。

和孩子一起外出時,可以有意識地尋找需要幫助的人並幫助他們,讓孩子身臨其境,進行真實的體驗。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在家裏創設情境進行練習。可以讓孩子和媽媽上菜場買菜,讓他幫助媽媽拎一小部分菜;爸爸下班回來讓他幫爸爸拿拖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