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分邊說邊玩篇(1)(1 / 3)

0—3歲

讓孩子在與父母遊戲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

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依戀關係,為萌發孩子心中愛的情感打下基礎。

1.媽媽豎抱著寶寶,爸爸手持搖鈴逗寶寶。當寶寶被吸引後,爸爸迅速藏於媽媽身後。當寶寶找到後(可以故意給寶寶找到),對他露出笑臉。此遊戲可反複進行。

寶寶在媽媽懷中最具有安全感,此時爸爸與他的遊戲他是樂意接受的。同時爸爸經常逗寶寶玩,使他產生快樂的情緒記憶,在以後的父子交流中,寶寶則不會排斥爸爸,從而也逐漸增強對爸爸的依戀感。

2.寶寶平躺在床上,爸爸或媽媽坐在寶寶腳後,眼睛看著寶寶,邊看邊說:“躲貓貓,躲貓貓,媽媽(或爸爸)不見了。”說完,把頭輕放在寶寶肚子上,

並輕輕轉動頭,讓頭發的摩擦使寶寶有癢癢感。隨即再把頭抬起,說:“喵,媽媽(或爸爸)在這兒!”

3.手指遊戲:父母邊念兒歌,邊做下麵的動作。

小妞妞,真調皮(抓住寶寶的小手,邊點著她的手指頭邊說)

爬呀爬呀爬上山(食指從寶寶胳膊一步步點到肩膀)

耳朵聽聽(點點耳朵),眼睛看看(點點眼睛),鼻子聞聞(點點鼻子)

嘴巴嚐嚐(點點嘴巴),咯吱一下(停頓,突然把手伸到寶寶脖頸處,咯吱一下,以後每次寶寶都會驚喜地等著這一時刻)

此類親子活動有許多,如唱歌給孩子聽)讓孩子站在您腿上,雙手托在他的腋下讓他跳躍;帶孩子外出散步。經常撫摸孩子、親吻孩子等都可有效地建立起孩子對您的依戀。

遊戲時爸爸媽媽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若孩子情緒不佳,則不要進行。另外,遊戲過程中不能讓孩子過於興奮。

爸爸媽媽一定要以積極的態度和孩子進行遊戲,並微笑地對著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您的親情與愛。

親親抱抱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感受到父母愛的表情、行為和方式!

幫助孩子學會運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對他人的喜歡和愛。

爸爸媽媽假裝從外麵回來,並親熱地對寶寶說%寶貝你好嗎?爸爸C或媽媽)回來了。爸爸(媽媽)愛你!”

2.爸爸媽媽邊說邊親親寶寶,抱抱寶寶,摸摸寶寶。同時也要求寶寶有所回應,如喊爸爸媽媽一聲,親親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抱抱等。

3.爸爸媽媽對寶寶做出的反應應給予積極的表揚。

遊戲活動隻是一個引子,父母應將這一遊戲情景融入日常生活中,無論自己每天回家後的情緒如何,都給孩子一個真實的擁抱,讓他感受到您的愛,也積極地表達他的情感。

鼓勵孩子將這種愛的情感和行為遷移到其他家庭成員的身上。例如,當爺爺奶奶外出回來時,讓孩子也用同樣的方式表達情感。

當孩子出現打人行為時,父母切不要以“打”製“打”,“打”不僅達不到改變孩子不良行為的目的,反而傷害了孩子的心靈,拉大了孩子與您之間的距離。

通過遊戲,培養孩子掌握正確的翻書方法。在遊戲中鍛煉孩子的手指肌群。

在遊戲中培養孩子愛護書的好習慣。

1.將一本4—5頁的圖書重新裁剪、裝訂,改裝成一頁比一頁小的圖書讓寶寶翻看。

2.教寶寶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做拿捏的動作,告訴寶寶要用大拇指和食指翻書,另一隻手輕輕地扶著書或拿著書。

3.爸爸媽媽發出信號,比如說翻書找找小兔子,寶寶用拇指和食指翻書。如果寶寶翻對了,用一個親吻作為獎勵;如果寶寶沒翻對,不要著急,鼓勵寶寶慢慢來;當寶寶最終翻對時,再用親吻作為獎勵。

遊戲中一定要讓孩子堅持用拇指和食指一頁一頁地翻書。

遊戲的時間不宜太長,防止孩子覺得枯燥乏味。

孩子在剛開始遊戲時,可能有點難度。父母在與孩子遊戲時要有耐心,開始時可以隻製作本隻有4—5頁的書。熟練後,可逐漸增加頁數。

小兔請你吃吧

教育孩子把自己愛吃的食品與大家共同分享讓孩子在分享過程中體驗到快樂的情感。

1.爸爸媽媽(也可以是家裏的其他成員)和寶寶分別確定自己扮演的小動物角色,在寶寶的房間裏辟出一角開展“過家家”遊戲。

2.先由媽媽帶著一個動物娃娃在家裏做好吃的食物(可以是超市買的寶寶喜歡吃的零食),爸爸帶著寶寶假裝敲門:“咚咚咚,是小兔子家嗎?我們到你家來作客。”“歡迎,歡迎,快請進。”

3.爸爸和寶寶坐下後,媽媽拿出好吃的食物對爸爸和寶寶說:“這是我家兔寶寶最愛吃的,小兔子說要請大家一起吃。”

爸爸說:“謝謝。”(提醒寶寶說謝謝)

%媽媽、小兔子和爸爸、寶寶交換角色再次開展遊戲。鼓勵寶寶拿出自己愛吃的東西和大家一起分享,拿出自己愛玩的玩具給小兔子玩。

遊戲隻是幫助孩子形成分享的意識。但遊戲畢竟是遊戲,當孩子能較熟練地玩此遊戲後,可以邀請孩子的小夥伴到家裏來作客,鼓勵孩子在行為上實踐分享。

遊戲中應營造其樂融融的環境,讓孩子在開心愉快的心情下做出分享的行為。有些孩子可能一開始還難以做到真正願意和別人分享,父母不應強求,讓孩子有心理適應過程。比如先拿出一個分給別人吃,逐漸增加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