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分案例解讀篇(9)(1 / 3)

這幾天瑤瑤生病住院了,嘉嘉讓媽媽帶她到醫院看望瑤瑤。媽媽說:“我們帶點禮物去看望瑤瑤吧,她一定會很高興的。”嘉嘉開心地說:“那帶什麼東西給她呢?”媽媽想了想說:“這樣吧,我們倆先到商店裏看看。你挑一樣好東西送給她吧。”嘉嘉看中了一輛帶音樂的“空中巴士”車。隻要打開開關,“巴士”車就會一邊唱歌,一邊前進,還會發出好看的彩色燈光,一閃一閃的,真有趣。嘉嘉指著“巴士車”說:“媽媽,這個好玩,就買這個吧。”媽媽也高興地說:“好,瑤瑤一定會很喜歡的。”

醫院裏,瑤瑤己經好多了,她看見嘉嘉非常的開心,連忙從床上坐了起來。嘉嘉一蹦三跳地走到瑤瑤床邊。這時,媽媽拿出了新買的玩具對嘉嘉說:“嘉嘉,快把你的禮物送給瑤瑤呀。”嘉嘉接過玩具猶豫了一下,很快把玩具藏到了自己的身後說:“不,下次再送給她,我要先帶回家玩。”媽媽有些意外,說:“我們不是講好了送給瑤瑤的嗎?”可嘉嘉說什麼也不願意,最後還生氣地對媽媽說:“不行,你再說要給她,我就不理你了!”

媽媽不好意思地安慰瑤瑤說:“瑤瑤乖,你是個聽話的好孩子。阿姨下次再幫你買一個好嗎?”媽媽拉著嘉嘉很快離開了醫院,臨走的時候還說:“瑤瑤懂事,不像我們家嘉嘉不講理。”

就這樣,嘉嘉對瑤瑤的探望就在不愉快中結束了。

焦點掃描

在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一一學會關愛’關愛是一種可貴的社會性行為。五歲的孩子己能主動地用簡單的言語行為去關心小同伴,但這種行為意識還不穩定,需要成人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幫助孩子把這種良好的行為發展為他自身的行為習慣。

案例中,嘉嘉主動提出要去看望生病的好朋友,媽媽感動於孩子成長的同時還提出了要去購買禮物的想法。母親原本希望通過對生病中小夥伴的探望、贈送禮物,來激發和鞏固孩子對同伴的愛心。然而,嘉嘉對新玩具愛不釋手的表現卻恰恰違背了母親的願望,使得孩子的關心沒有進行下去,令人遺憾。

其實,嘉嘉的媽媽沒有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小孩子的關心不一定要用昂貴的禮物,一朵小花、一張自製的小卡片就能很好的傳達孩子的心意。小孩子之間即使不帶任何的禮品,隻是去看望問候一下,同樣能達到關心小夥伴的目的。在擁有新穎的玩具和關心同伴之間進行選擇,對孩子來說很艱難,難免會發生意想不到的狀況。

教你一招

1.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談談為什麼這段時間瑤瑤沒有來上幼兒園,讓孩子知道瑤瑤生病的原因,想像瑤瑤會哪裏不舒服。

2.請孩子想像瑤瑤在醫院裏的心情和願望。可讓孩子回想電視裏病人的樣子或回憶自己生病時的感受,體驗生病時的痛苦和不愉快。還可練習一下想對小夥伴說的話。

3.和孩子共同協商去看望同伴時,要引導孩子進行換位思考,帶一份對方需要或喜歡的禮物,而不是自己喜歡的禮物。

情景回放

天天六歲了,媽媽買了一套軍事寶高玩具送給他當作生日禮物。

這套玩具裏有士兵、軍官、坦克、汽車、裝甲車、大炮……天天特別喜歡,一有空就自己在家擺弄著玩。

周末的下午,媽媽同事的孩子一一強強到家裏來玩。強強一進門,天天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新寶貝一一“戰爭寶高”拿了出來炫耀:“看!我媽媽送我的,可以打仗,特別好玩。我和你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