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過來抱起了熔熔,指著不遠處的蹺蹺板說:“看,那邊的蹺蹺板也很好玩。爸爸陪你玩蹺蹺板去。”於是熔熔漸漸收起了哭聲。一會兒,蹺蹺板那邊傳來熔熔開心的笑聲。
焦點掃描
日常生活中,父母有時會奇怪地發現:孩子剛才還好好的,突然會發怒;或者剛才還和同伴開心地在一起玩,一跑回家就和爸爸媽媽吵鬧不止,甚至莫名其妙地發脾氣。不少年輕的父母可能會認為這是孩子的一時任性。其實,這是一種遷怒行為,心理學上稱之為憤怒遷移。它的明顯特征是:發泄對象間接、不確定,會出現突發性、短暫的情緒遷移的激動,且往往與教育方法和環境有關。
案例中的熔熔自己摔倒了卻怪媽媽,而媽媽也附和著說怪自己。
我們常常看到孩子撞到桌子疼得大哭起來,一旁的爺爺奶奶就會說:
“都是桌子不好,我們打它。”還裝模作樣地拍打桌子。這樣的教育方式不但不利於孩子找出事情的緣由,反而混淆了是非觀念。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什麼都是別人的不是,形成遷怒的習慣。如果孩子一遇到問題就怪別人,還會替別人著想或主動地去關心別人嗎?
教你一招
1.父母如果壓製孩子的遷怒行為,把遷怒誤認為是孩子的怪脾氣,加以訓斥,或任其自然不予理睬等做法,都會阻礙孩子正常的情感表達。當孩子出現遷怒這一行為時,父母應了解其原因,然後和顏悅色地引導孩子說出或幫孩子說出不愉快在哪裏,教給孩子一些正確的處理方法,並告訴他不該為這樣的小事發怒。
2.父母應創造一個和諧、快樂的生活環境,讓孩子感受到寬鬆、友好的家庭氣氛,並教導孩子從小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幫助他人。
3.轉移注意。家長可有意識地製造愉快氣氛,如講個笑話,或帶孩子玩一個能吸引他的遊戲,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想方設法讓他們暫時遺忘情緒上的波動。
3—4歲
情景回放
晚上,三歲的點點和爸爸媽媽一起看電視劇《肥貓尋親記》。
當劇中的“肥貓”唱起《世上隻有媽媽好》時,點點也搖頭晃腦地跟著唱起來,爸爸媽媽則輕輕地拍著手和點點一起輕輕地哼唱著。
隨著劇情的發展,“肥貓”的媽媽因身患絕症無法醫治,在一個夜晚不幸去世。看著肥貓呼喚著長眠不醒的媽媽,點點疑惑地問媽媽:“肥貓的媽媽怎麼了?她為什麼不動了?是不是媽媽生氣了?”當肥貓哭著呼喚媽媽時,點點的眼圈也紅了,眼淚撲蔌蔌地往下掉,邊哭邊哽咽著說:“沒有媽媽了,肥貓好可憐喲!”媽媽趕緊把點點擁入懷裏,輕柔地說“乖點點,不哭了,媽媽在這裏!媽媽不會離開點點的。”爸爸笑著說:“這下好了,我們家看電視的時候又多了一個小淚人。”
焦點掃描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成材=人格+智慧,兒童成才與否不取決於其智力因素,而在於其心理品質的培養是否成功。”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也是培養其心理品質的一個方麵,而培育愛心的最佳時期在孩子兩歲左右。在這個時期,孩子開始具備感受和分擔別人憂慮的能力,這就為萌發孩子的同情心奠定了基礎。良好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土壤。一個具有同情心的孩子才能夠理解別人,尊重他人的情感、願望,會替他人著想、願意幫助別人。這有利於孩子品格的發展,更有利於孩子將來進入複雜的社會。要知道,一個富有愛心的人一定比冷漠霸道、自私蠻橫的人更容易被人們接納,更容易獲得人們的歡迎和幫助。案例中的點點己經能夠感受到“肥貓”失去媽媽的痛苦與憂愁,
說明她是個感情豐富的孩子’父母應該重視並保護好孩子的這一情感,並適時加以引導。
教你一招
1.同情是一種非常美好的情感,是一切情感的基礎’遇到類似情況時,家長可提示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比如把孩子抱進懷裏,一邊幫她擦眼淚一邊問問孩子:“你怎麼也哭了?你為什麼覺得肥貓可憐呢?他沒有媽媽會怎樣呢?
2.當孩子表現出同情別人的感情和行為時,父母的情緒要和孩子保持一致,切記不要嘲笑孩子的同情心,否則孩子自然萌發的愛就很可能在成人的嘲笑聲中隱匿了。
情景回放
浩浩三歲兩個月大了,滿以為這個星期天將是他最開心的一天,因為爸爸答應要帶他去動物園,而且很久以前就答應了。一切準備就緒,浩浩想要帶上昨天剛買的可以打出泡泡的手槍。爸爸拍了浩浩一屁股說:“兒子,快去。”浩浩滿心歡喜地去拿玩具手槍。這時候電話鈴響了。隨後就聽見爸爸對媽媽說:“單位有事,要我立即趕過去。車子己經在樓下等我,回頭我再給你打電話。”說完爸爸從兒子身邊飛快地經過,並把房門重重地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