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等等!”浩浩拿著玩具手槍跑出來,“爸爸!”浩浩抽泣著,拚命地緊緊抓住門把手。媽媽伸出手去抱浩浩。他揮著雙臂,邊抹眼淚邊躲閃著媽媽。“不,我要爸爸!爸爸別走!我不拿手槍了。”“哦,我知道。”媽媽把浩浩抱到膝蓋上,“浩浩很難過是吧。”孩子淚如雨下,把媽媽的衣服都弄濕了。媽媽摸著他的背安慰他:“沒事的,浩浩。以後還會有機會的。有點兒難過吧,那我們就坐在這兒,難過一小會兒,好嗎?”
焦點掃描
很多父母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沒有愛心,目中沒有他人,不知道體諒等等。要知道父母的愛、父母給予孩子的安全感是孩子一切良好情感和行為萌生的基礎。案例中這個三歲多的小男孩本來是多麼興奮,對這個星期天充滿了向往和期待,爸爸要帶自己到動物園去玩是件多麼開心的事。當他興奮地去找玩具手槍時卻聽到了父親轉身離開的關門聲。從孩子的表現中我們可以體會他是多麼傷心和絕望。
我們不能過多地責怪浩浩的爸爸,也許他真的太著急而沒有和兒子說一聲就匆匆離開’我們希望他不要把兒子看成家庭的附屬品,高興的時候就一起玩,不高興的時候就用各種堂皇的借口支開孩子。
要知道如果孩子被愛的需要長期不能被滿足,會逐漸變得冷漠或者把自己封閉起來。男孩的媽媽給了孩子一定的安慰,當孩子需要發泄情感時,她一直陪伴在孩子旁邊,直到他情緒好轉。不然,也許等有一天我們再想到去親近孩子的時候,他的眼裏己經沒有了期待和哀怨。不要讓父母的一次次忽略讓孩子稚嫩的童心一點點變硬、
結繭。
教你一招
1.父母應該經常反省一下:多久沒和孩子玩了?找一個時間和孩子好好地待半天,聽他說說話、陪他玩遊戲,您會被孩子或是自己感動。
2.答應過孩子的事情做不到時,請您給孩子一個解釋、一聲道歉。讓孩子知道您是迫不得己的,而不是忽略了他。換個時間一定把這件事完成,給孩子一個補償。
情景回放
瑞瑞三歲多了,媽媽給他報名上了幼兒園。
一個月下來,幼兒園老師在與瑞瑞媽媽的交談中,婉轉地提出建議,希望瑞瑞媽媽能培養孩子自己進餐的能力。媽媽聽了感到非常奇怪:“老師,我們家瑞瑞會自己吃飯呀,家裏沒人帶,他一歲半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讓他自己吃了。一開始他弄的桌上地上到處都是飯菜,我們也不管他,後來他自己就吃得挺好了。”老師也覺得很奇怪,說:“可是瑞瑞在幼兒園裏天天都要老師喂,老師不喂他就不吃,連勺子都不願意碰。”瑞瑞媽媽滿腹狐疑。
回到家裏,媽媽仔細地問瑞瑞:“瑞瑞,你不是很小的時候就會自己吃飯了嗎?在幼兒園裏為什麼不自己吃,非要老師喂呀?”瑞瑞擺弄著玩具不說話。在媽媽的一再追問下,瑞瑞才說:“老師喜歡別的小朋友,就喂別的小朋友。我就要老師喂。”
第二天,瑞瑞媽媽把瑞瑞的想法告訴了老師。老師笑著摸了摸瑞瑞的頭說:“瑞瑞,老師也很喜歡你呀,你知道要去關心自然角裏的小花小草,而且你很有禮貌,有好多優點。大家都很喜歡你。”這一天瑞瑞吃了一大碗飯,是自己吃的。
焦點掃描
嫉妒是一種十分自然的心理反應。孩子的情緒反應很強烈,自控能力差,還不會理性思考,因此他們會根據外界事物做出直接的情緒反應,並采取相應的行為措施。案例中,瑞瑞希望得到老師的寵愛,他覺得老師喂別的小朋友飯就是喜歡別的小朋友,不喂自己飯就是不喜歡自己’他渴望老師在喂飯的時候和自己說說話,摸摸自己。於是他就不自己吃飯,等著老師喂。所幸的是媽媽找到了瑞瑞的症結,而老師也通過一些話、一些動作巧妙地化解了瑞瑞的心結’我們可以看到孩子非常希望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愛,當老師說出了他有很多優點並說“老師很喜歡你,大家都很喜歡你”時,這讓瑞瑞足足開心了一天。
1.孩子看到父母關心別人而醋意大發時,父母要表示理解,並耐心地告訴他:爸爸媽媽不僅愛你,也愛周圍的人。千萬不要因為他的哭鬧而故意疏遠他或生氣激怒他。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心靈,不利於孩子對愛的理解。
2.要讓孩子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也要對自己有信心,看到自己的優點和成績。
3.當孩子年齡稍大後,父母可以有意識培養孩子積極的競爭意識。嫉妒心理包含著許多消極因素,但也有不少積極因素可以被利用。父母要善於利用孩子好強、好勝的心理,正確誘導孩子產生發奮努力、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競爭意識,以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情景回放
小豪三歲五個月大的時候,有一天,爸爸生病了躺在床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