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行為會混淆孩子正確判斷力的形成。一些深刻的印象,對孩子產生的負麵影響也許是一生的。
教你一招
1.全家人在教育孩子學會分享的問題上要統一認識、達成共識。特別是要與老人溝通好,要讓老人知道孩子的愛心與分享一定要從小開始培養。但注意不要當著孩子的麵因為教育問題與老人發生爭執和衝突。
2.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好孩子的榜樣,如可以主動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跟別人分享,並表示自己非常開心。用自己分享後的快樂感染孩子。
3.父母在與別人分享後,可直接問孩子有沒有好東西和大家分享。當孩子拿出自己的好東西時,全家人要表示出很感興趣。當孩子願意與家人分享時,父母、長輩要開心地接受並表示感謝。
情景回放
多多兩歲生日那天,媽媽爸爸特意邀請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小姨,還有姑姑家的小哥哥一起來參加多多的生日宴會。一家人聚在一起好熱鬧呀。
望著蛋糕上的蠟燭,多多開心地拍起手來。媽媽說:“多多,把蠟燭吹滅了吧。”多多鼓起小嘴巴,費了好大的勁,終於把蠟燭吹滅了。然後大家紛紛拿出送給多多的生日禮物,爸爸媽媽為多多買了一套《天線寶寶》的VCD,爺爺奶奶給多多買了玩具大汽車,姑姑給多多買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就連小哥哥也把自己心愛的小手槍送給了多多。多多看著這些眼花繚亂的禮物,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了。
媽媽對多多說:“多多,我們把生日蛋糕分給大家吃吧。”多多趕緊用胳膊把蛋糕圈起來:“蛋糕是我的,我吃!”媽媽說:“你看,大家送給你這麼多禮物,你的蛋糕應該分給大家吃啊!”“就不,就不給!”多多嚷嚷得更大聲了。“那你就給小哥哥吃一塊好不好?”“不好!”多多依然不依不饒。媽媽強行切了一塊蛋糕給小哥哥。這下,多多大哭起來:“媽媽壞,媽媽壞!”一旁的爺爺奶奶看不下去了,對媽媽說:“孩子還小嘛,幹嘛這麼認真。今天是他的生日,別惹他不高興了!”說著轉向多多,笑著說:“多多好,我們大家都不吃,多多一個人吃蛋糕,好吧!”這下,多多才停止了哭聲。
焦點掃描
兩歲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識己經形成,這一階段他們的“占有欲”十分強烈,特別是自己的玩具、食物以及衣服等,別人是不能碰的。
如果父母再嬌慣孩子一些,家裏的長輩再袒護一些,平時總是把最好吃的、最好玩的東西讓給孩子,極易助長孩子的占有欲,造就孩子的“自我中心”。當孩子成為一個家庭的中心,平時又缺乏與其他小夥伴相處的經驗時,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東西理所當然地應該是自己一個人獨享,一旦被要求和別人分享時,他就會覺得受到傷害。
案例中,多多感受到別人送他禮物的愉快,並且認為家裏的一切都是因為他過生日而為他準備的,突然要把最愛吃的生日蛋糕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就讓他接受不了。爺爺奶奶和媽媽意見的分歧更是讓多多明白以後可以用哭鬧的形式來維護自己的“權利”,達到自己的要求,滿足自己的願望。
教你一招
1.客人來之前,父母可以給孩子提出要求或和孩子商量好:“今天會有很多人到家裏來為多多過生日。你看,媽媽做了這麼多好吃的菜,還買了一個生日大蛋糕,到時候多多請大家一起吃,好嗎?”家長與孩子商量的口吻一方麵尊重了孩子的想法,一方麵給了孩子一個心理預備,在分蛋糕給別人吃時就不會讓孩子感到突然、難以接受了。
2.創設遊戲情節,讓多多當蛋糕店的服務員,大家一起去買蛋糕,每人“購買”一塊,將多多把獨占蛋糕的想法轉移到遊戲情節上。
3.還可以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自己分享不到別人的好東西時,是多麼孤單和難過。
情景回放
天天比樂樂大兩個月,兩人都是兩歲多的男孩子,他們的媽媽是同事。這一天外婆帶著天天出門買報紙。樂樂媽媽帶著樂樂到天天家玩。
天天回家,看見一個陌生的小朋友手裏拿著自己的玩具衝鋒槍,便一把搶了回來抱在手上,嘴裏還嚷嚷著:“我的槍,這是我的槍。”樂樂被這突然的情形嚇得愣住了,隨即也喊著:“我要玩,我要玩!”天天的媽媽對天天說:“這槍你都玩了很長時間了。就給小弟弟玩一下,乖,你是小哥哥。”天天抱著衝鋒槍跑回自己的房間裏,媽媽跟著勸了半天才把衝鋒槍要來給樂樂玩……
樂樂的媽媽讓樂樂拿出自己帶來的兩個娃娃,送給天天一個。天天接過娃娃,擺弄了一會兒,將娃娃扔到地上,跑了。樂樂跟著天天來到另一個房間,模仿天天用手當槍玩起打仗遊戲。天天邊開槍邊推樂樂說:“你死了,你死了。”天天的媽媽提醒天天不要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不要亂說話、不要推小弟弟。媽媽的話還沒說完,樂樂的手不小心打到了天天的臉上。天天立即打了樂樂一下,並摸了摸自己的臉說:“討厭!不跟你玩了!”
兩個孩子的第一次接觸便以不愉快而告終。
焦點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