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幫男孩跨越青春期障礙(4)(2 / 3)

(3)給孩子提個醒。要讓你的孩子充分認識到網絡世界存在著的虛擬性和險惡性,對“網絡戀情”多一分清醒、少一分沉醉,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告訴孩子不要輕易和網友見麵,不要泄露私人的秘密,比如,學校、家庭地址以及電話號碼。

(4)擺正心態,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會產生變化,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向家長提出些問題。例如,我是怎麼來的?什麼是愛?婚姻、性行為是怎麼回事?麵對這樣的問題,家長不要逃避,可以先自己模擬情景,然後再與孩子進行探討。當婚姻對孩子不再神秘,當兩性生活的麵紗揭開後,他們會主動從其中解脫出來,回歸自然的天性。

(5)讓孩子上網的時間沒有規律。這是幫助孩子防人防己的一招。上網時間沒有規律,就讓人等不到,或者不會在固定時間碰到什麼人。

(6)為孩子構築起一道預防“網戀”陷阱的“防火牆”。家長不僅要注重孩子的成績,還要與孩子交流。要經常讓孩子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和判別是非美醜的能力,不要讓孩子把上網作為唯一樂趣。

教男孩正確麵對開放的社會

現在的社會很精彩,但是也讓人很無奈。隨著人們思想的解放,性觀念也與時俱進地開放了。然而,最令人心痛的是,一些未成年的孩子也不幸卷入其中。

河北省一份針對青少年性行為的調查報告顯示,青少年性行為具有性活動頻繁、性伴侶多以及不采取避孕措施等特征。在調查的115人中,19人曾有2個或2個以上的性伴侶。同時青少年性行為還存在性虐待等惡劣行為。

河北省這份調查報告令人痛心,卻並不令人吃驚。可以用一句話形容它: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所謂情理之外,乃是說本不該有這種情況;所謂意料之中,則是因為類似的調查結果,在其他地方屢有所見——覆巢之下無完卵。

在廣州,20.2%的中學生曾經發生過性關係,大約12%參與調查的學生更是在初中階段就發生過性關係。調查還顯示,隻有不到四成的中學生性行為時用安全套;在首都北京,《中國日報》的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受訪高中生認為“一夜情”沒有什麼不對,有6.2%的受訪高中生稱自己已經有過了“性經曆”;另外,高中生“第一次性經曆”發生的平均年齡是15歲左右。

而最近一份記者調查報告更是讓很多父母難以置信,孩子的思想觀念竟然是這樣的。記者調查發現,個別學校的高中生50%有異性朋友,他們中40%發生過性關係。

劉迪,男,北京某高中學生。他的第一次戀愛是19歲,也就是上高中的最後一年。他說,上初中時班裏就有談戀愛的同學了。“當時談戀愛的人不多,我們班38個人,我知道的有4個。現在(高中)我們班有45個人,20多人有朋友,朋友有同校的也有外校的,還有網友。大概50%有朋友,他們當中40%都把事(性生活)辦了。”

楊宇,男,北京某職高學生。他的同學中發生性關係的人比較多,有20%~30%。楊宇說自己第一次性體驗是在17歲。自那之後,性行為一直都沒有斷過。他說:“性行為就像能使人上癮的毒品一樣,一旦嚐試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身心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還有孩子告訴記者:“有的同學還經常向別人炫耀自己的性經曆,有時候幾個人相互比賽,看誰的‘成績’好。”“如果20歲了還沒有發生過性關係,別人反而會覺得不正常。對於現在的高中生來說,沒有性經驗就是‘熊貓’,覺得挺傻的。”

輿論總是將未成年人的性行為喻為“偷吃禁果”,但事實是所謂“禁果”,今天真的還能叫“禁果”嗎?不少青少年根本不認為發生性行為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相反,他們認為有異性朋友而發生性行為是很正常的,倒是不發生性行為那才是不正常了——“禁果”在他們眼中早已成了“開心果”。

當今社會,無論從傳媒還是周圍的環境來說,對於性的態度都較以前開放許多,尤其是網絡的發展和普及,為中學生提供性信息、性刺激的渠道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