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中午,龔小麗在自己的租住處,關著房門吃飯,陳天昊來找她,敲門數分鍾後,龔小麗開門讓陳天昊進屋。隨後龔小麗堅持讓陳天昊離開,但陳天昊不理睬。龔小麗就獨自去教室上課,陳天昊就在屋內待了一下午。晚6時許,龔小麗放學後回到住處,見陳天昊還在,於是再次要他離開,但是陳天昊仍不離開,兩人發生撕拉。龔小麗隨即拿起一把水果刀對陳天昊進行威嚇,向他的背部輕輕地戳了一下。“你再糾纏下去,我可對你不客氣了!”陳天昊一直還以為是開玩笑,仍沒有走的意思,龔小麗就向他的腹部猛戳了一刀……
早戀,一直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很難說清它到底是對還是錯。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早戀會給青少年朋友們帶來很多很多的問題。
(1)影響學習,磨滅理想。每個青少年朋友都有自己的理想、宏偉的抱負,都渴望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甚至是棟梁之材。任何理想、抱負的實現都離不開勤奮努力,學習知識。十七八歲,正是為各方麵的成長、發展奠定基礎的最佳時機,可謂黃金時代。這個時期的少男少女,充滿了青春活力,精力旺盛,思想活躍,記憶力強,對新生事物極為敏感,是學習科學知識、提高各種能力的最好時期。因此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全力以赴,專心致誌地刻苦學習,為將來建設祖國、攀登科學高峰,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這個時期被戀愛問題糾纏,必定分散學習精力,浪費大好時光,這無異於置一生遠大前途而不顧。這種所謂愛情,極可能會葬送青少年朋友們的才能、事業和前途,待到以後追悔莫及。
(2)對青少年朋友的心理承受極為不利。青少年早戀,自知會受家長和社會上其他人的責備和議論,因而就要躲躲藏藏,遠離人群,長此以往,影響了與同學、家人的關係。同時,他們在思想上會產生很多負擔,影響了青少年朋友心理的正常發展,有的甚至會改變性格。
(3)草率地對待戀愛,會釀成終生苦果。愛情之所以被稱為人的終身大事,意味著它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青少年由於涉世不深,閱曆較淺,生活經驗欠缺,對社會缺乏足夠的了解,感情勝過理智。因此,在辨別人和事、處理人際關係時,往往草率行事,一時感情衝動,超過理智,與異性確立了愛情關係,以後伴隨著心理上的變化、發展、成熟,可能會對對方產生不滿,進而中斷彼此間的感情。這種情況,會引起青少年的失望情緒,使之消沉,甚至形成心理障礙,從而影響青少年精神生活的健康發展。
(4)出現過火行為,引發犯罪。青少年早戀,大多是由於感情的衝動或是出於對異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而已。這種神秘感、好奇心使青少年盲目地效仿成人。當強烈的好奇心和感情上的衝動構成合力時,十分脆弱的理智防線就會被衝垮。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出現過火行為,甚至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造成青少年心靈上的創傷。
但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隨著生理上的日益發育成熟,性意識也開始覺醒和逐步形成。在性意識發展的過程中,男女生都會產生對異性的好感和愛慕,有一種與有好感的異性同學相互接近、了解、交往並結為朋友的需要。
有個初二的男孩在日記中寫道:“不知怎的,我近來一看到那個女孩,就不由自主地臉紅心跳。我害怕遇到她的目光,就像小偷躲避警察一樣,但又禁不住想多看她幾眼。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她已經占領了我的整個心。白天上課的時候,時不時地看她幾眼,我就覺得心裏特別舒服。我都沒有精力去學習了,好像失去了她就像失去未來一樣。我像一隻沒有目的的蚊子,到處亂飛……”
向往異性是青春發育期孩子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和心理現象,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美麗而珍貴的內容,男女同學相處,是青少年社會交往不可缺少的內容。人類異性間的交往,也是最富有魅力、最激動人心的,尤其對青春期的男女來講,更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心理學家認為,男女兩性交往會產生神奇的異性效應,這種異性效應對一個人的成長和性別角色的完善有著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
隻在同性範圍內交往,人的心理發展往往會狹隘,遠不如既與同性又與異性的多向交往更能豐富人的個性。多向的人際交往,可以使差異較大的個性相互滲透、補充,使性格更為豁達開朗,情感體驗更為豐富,意誌也更為堅強。
所以,與異性同學交往是必要的。隻要父母加以適當的引導,就會避免孩子陷入早戀的誤區。
(1)告訴男孩,與女孩交往要真實坦誠。在交往過程中要做到坦蕩無私、以誠相待,相互信任是建立和發展良好異性關係的前提和基礎。這是指異性交往的態度問題,也就是說,與異性交往,要像結交同性朋友那樣結交真朋友。
(2)教育男孩所言所行要留有餘地。雖然是結交朋友,但所言所行要留有餘地,不能毫無顧忌。比如,談話中涉及兩性之間的一些敏感話題時,要盡量予以回避;交往中的身體接觸要把握好分寸,不能過於輕浮,也不要過分拘謹;在與某位異性的長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雙邊關係的程度,不要走得“太深”、“太遠”,以免超越正常異性交往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