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睡眠對提高學習成績大有幫助。13歲進入科技大學的少年大學生周峰,從小就養成了許多好習慣,如按時休息的生活習慣、專心致誌的學習習慣等。周峰在該學習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地學習,該休息的時候就輕輕鬆鬆地休息,自覺性極強,從不需要別人提醒,更不需要別人強製。他通過英語廣播學英語,一到時點便準時打開收音機。他學習時總是全神貫注,思想從不開小差,即便精神略有溜號,他也能立即做出調整。
因此,如果睡眠得當,即使再疲勞,每天的疲勞也可以迅速消除,並恢複充足的精力,第二天就不會有什麼不適的感覺;反之,如果不放鬆或睡眠不足,就無法較好地消除疲勞,一時積累下來的疲勞或許不會產生多大的壞處,但長期積累,將嚴重損害身心健康。
說起疲勞,人們往往把疲勞與體力方麵和病理方麵的原因聯係起來,而忽視了心理方麵的原因。心理學家認為,心理疲勞往往比體力疲勞和病理疲勞更為嚴重,也更難消除。而且時間一長,還有可能會轉化為慢性疲勞症,從而使人失去對學習、生活和工作的興趣,仿佛肩背重負地走進了茫茫無際的戈壁灘,舉步維艱,無精打采,懶散無力,甚至對人生和社會產生厭倦,就更不用說提高學習成績了。當你感到你的孩子有以下九種症狀時,就說明他的心理已經產生疲勞,需要按時休息了。
(1)早晨起床後,感到全身發懶、四肢沉重、心情不好。
(2)學習不起勁,什麼事都懶得去做,甚至不願與同學交談。
(3)作業中差錯多,學習效率很低。
(4)容易神經過敏,芝麻大一點不順心的事,也會大動肝火。
(5)出現眩暈、頭痛、頭重、背酸、惡心等症狀,經常感到很不舒服。
(6)眼睛容易疲勞,視力遲鈍,眼睛發渾,眼瞼發顫。
(7)極易發困,可是躺在床上又睡不著。
(8)便秘或者腹瀉。
(9)沒有食欲,挑食,口味變化快。
若想讓孩子晚上睡個好覺,家長就一定要培養孩子有規律的睡眠習慣。
為孩子營造一個能促進睡眠的臥室環境。臥室不可有強烈的刺激效果,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清新,被褥要輕軟。電視機、明亮的燈以及玩具等都應該移出臥室。
引領孩子製訂一個作息計劃表,按時睡覺,定時起床。養成固定睡眠的習慣,讓孩子在習慣中學會自我管理,漸漸形成獨立的生活意識和行為。
注意睡覺的姿勢,以右側臥位或平臥位為宜,手臂不要壓在胸脯上。不要蒙頭大睡,因為蒙頭睡覺供氧不足,二氧化碳吸入過多,易造成頭痛、精神不振等。
孩子睡眠之前,用溫熱水洗腳。這能使身體上(腦)下(足)保持協調,從而清心安神,使睡眠安寧。
晚餐不要吃得太多或太少,飯後不宜馬上睡覺,以避免入睡時胃部過滿或過空,都會影響睡眠。要讓孩子減少咖啡或含咖啡因飲料的攝入,避免太亢奮而難以入眠。
枕頭要長一些。枕頭不宜過高,過高的枕頭會使頸項部的肌肉緊張,通往大腦的血液循環不通暢,第二天會昏昏沉沉,頭脹頭痛。枕頭一般以10~15厘米的高度為宜,也可試用藥枕。
睡後熄燈。長時間處於人工光源照射下,人的視網膜生理調節會受到幹擾,眼球和睫狀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久之,影響視力和鈣的吸收。
午睡是維持身體健康所需要的一種“充電”。尤其在夏季,適當午睡既補充了睡眠不足,又避開了容易中暑的時刻。午睡時間不宜過長,淺睡30分鍾左右即可。
要求孩子睡前切莫看驚險、恐怖的電視片或小說,不打遊戲,勿做劇烈活動。可以洗個熱水澡,喝一杯熱牛奶,這樣對入睡大有益處。
不要讓男孩嬌生慣養
英國教育家洛克非常重視健康教育,他曾對人生幸福做過這樣的描述:“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康的精神。”“我們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擁有身體和精神雙方麵的健康,就可以擁有一切。而如果身體和精神有一方麵不健康,就算得到了一切也沒有用。在精神方麵不盡健全的人肯定無法找到完美的途徑把事情做得漂亮;如果天生體質不盡如人意,那麼再有能力的人也注定做起事來心有餘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