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教給孩子的方法有:
其一,學會享受生活的每一刻。比如,看到別人對你甜美地微笑或者你幫同學解決了一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困難,一種喜悅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
其二,學會把握自己的每一分鍾。教育孩子應該學會確定一個大目標,並落實在每天的行動中。在行動中要努力尋找積極的感覺,不要使消極的情緒靠近自己,因為它會使人沮喪氣餒。
其三,學會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經常回憶朋友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其四,學會到室外活動放鬆自己。室外活動是對付壓力和焦躁情緒的一劑良方。
其五,學會休息。懂得好好休息的人精力充沛,而保持精力旺盛的秘訣便是休息。
其六,學會經常微笑。經常微笑能在大腦中留下幸福的回憶,並能引起幸福快樂的感覺。
(2)教育孩子學會追求快樂。當我們把孩子的日程安排得過滿,總使他慌慌張張地處理計劃清單上的事,然後筋疲力盡地倒在床上時,孩子是沒有快樂可言的。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要把快樂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甚至不妨把“孩子,你要快樂”這句話寫在一張紙上,把紙貼在孩子的書桌上,這樣,孩子每天早上都能看見它。它會提醒孩子珍惜生活中所有能帶給他快樂的東西。還要告訴孩子,快樂就隱藏在生活的細微瑣事當中。如果不仔細審視,它就會無影無蹤。但隻要留意,快樂就不會離你而去。
(3)教育孩子學會羅列值得感激的事。教育孩子學會列舉所有大大小小的、能使生活充滿意義的事情,包括他的天賦,所喜愛的每個人的優點,所居住城市或社區裏的令人喜聞樂見的風物,甚至大自然的恩賜,比如樹木、花草、動物等表現出來的趣事。
(4)教育孩子學會如何改變。要讓孩子懂得:既要努力讓生活變得按自己的意願發展,也要樂於接受已經發生的一切。因為快樂就是這兩者之間的一種平衡。家長如何對兩者加以區分呢?可以認真想一想孩子的學習、同學關係和其他重要問題。冷靜客觀地考慮一下可以調整什麼,最好接受什麼以及必須改變什麼。如果是和同學難以交流溝通,那就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講一些人際溝通的技巧;如果是對自己的學習感到厭煩,那麼仔細尋求原因,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並找準解決辦法可能就是明智之舉。一旦決定改變,就要鼓勵孩子按照決定采取行動,堅持下去。這樣,快樂就會增加。
(5)教育孩子發展興趣愛好。英國作家奧爾德斯·赫胥黎曾說過:“快樂是一種副產品。”快樂其實是你在做其他事情的過程中所獲取的東西。要告訴孩子,快樂的人未必是最忙碌的人,但是,他們通常忙於自己所熱心的事情。當你專注地從事某項活動時,你就會進入快樂。
家長要記住,家庭的氣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咿呀學語之前就能感覺到周圍的情緒和氛圍,盡管當時他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可以想見,一個充滿了敵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絕對培養不出開朗樂觀的孩子。
信用是可以“傳染”的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一個年輕人帶著行囊過河,行囊裏裝有信心、金錢、親情、愛情、誠信等。船夫考慮船所能承載的重量,要年輕人丟掉些行囊裏的東西,年輕人不假思索地就把誠信扔到了河裏,船擺到一半時,船夫改變了行船路線。年輕人憤怒地指責船夫沒有誠信,而船夫卻心平氣和地回答道:“一個已經拋棄了誠信的人,我已經沒有必要誠信地對他!”這個寓言故事形象而深刻地說明了誠信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
美國從幼兒園起就重視對孩子的誠信教育。美國波士頓大學教育學院設計的基礎教材中就突出了誠信方麵的內容。其中一篇課文講述了一則古老的故事:一位國王要選擇繼承人,於是他發給國中每一個孩子一粒花種,誰能種出最美麗的花就將被選為未來的國王。評選的時候到了,大多數孩子都端著美麗的鮮花前來參選,隻有一個叫楊平的孩子端著一個空花盆前來,最後他卻被選中了。因為孩子們得到的花種都已經被煮過,是根本不會發芽的。這次測試不是為了發現最好的花匠,而是要選出最誠實的孩子。
幾年前,美國一所學校的多名學生在完成生物作業時抄錄了某網站提供的一些資料,任課老師毫不客氣地給這些學生的生物課零分。這位老師說,第一天上課他就和學生定下協議並由家長簽字認可。協議說,所有布置的作業都必須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欺騙和剽竊將導致課程失敗。支持他的老師們說,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公民遠比通過一門生物課程更加重要。
誠信需要從小培養,父母就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起到好的榜樣作用。我們給父母的建議是:
(1)要創造一個寬鬆、愉快、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因為隻有家庭成員相互保持誠實真摯的態度,使孩子感到成人的愛護和關心,他才能夠信賴成人,有了過失才敢於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