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不打不罵給男孩成功個性(3)(3 / 3)

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敗,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再去做,絕不能動輒就說“我說你不行吧,就會逞能”,更不要見孩子做不好就動手代勞。

當他們執意去做那些難度較大的事時,家長應予以鼓勵並給予幫助。這樣會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增加他們的鍛煉機會,養成獨立行為的習慣。

(2)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國著名的孩子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孩子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遵循這樣的原則教育孩子,就能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們有的家長很注意豐富孩子的知識,也常常耐心地回答他們所提出的問題,但往往忽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常見家長給孩子講故事,一頁頁地講,一本本地講,孩子隻是靜靜地聽。其實,給孩子講故事,家長也應適當提出問題讓他們自己參與,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3)創造機會,培養孩子自己拿主意作決定的能力。我國傳統家教中十分注意培養孩子“聽話”、“順從”,卻不注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小到生活上的事,大到孩子的發展方向,一概由父母決定,孩子缺少自己作決定的機會,這就不能培養他們的抉擇能力。然而,自我抉擇能力也是獨立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麵。

現在,隨著家教觀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現代家教觀,教子有方的家長,不僅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注意創造機會,培養孩子自己作選擇和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時,往往同時需要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毅力。對於孩子來說,自己穿脫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們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克服一定的困難的。因此,家長的作用就是對孩子們作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和要求他們克服困難,尤其是那些依賴性較強的孩子,家長更要堅持要求。

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獨立做事時,最關鍵的是家長自己要戰勝自我。我們常見有的家長一見到孩子碰到困難,不是鼓勵他去克服困難,而是立即代勞。還有的家長明知應要求孩子克服困難,堅持自己去做事,但隻要孩子一哭一鬧,立即“心軟”進而“妥協”,依順孩子,從而前功盡棄。因此,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應下定決心甚至下狠心,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毅力。

未來是屬於孩子的,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要靠他們自己去創造。這一切都不是父母能替代得了的,深愛孩子的父母們,讓你的孩子從小學著自己走路吧!

意誌力決定孩子的路能走多遠

小青今年12歲,他做事從來沒有一個定性,三分鍾熱度,今天對這個感興趣,明天或許就連看一眼的力氣都沒有。媽媽為此不知說了他多少回,每次都給他講:“做事要有意誌力,沒有意誌力將來就算你很聰明,也有可能一事無成。”但小青卻說:“我每次也想做到底啊,可我剛開始做的時候,媽媽就跑過來幫忙,而且媽媽總比我做得好,搞得我一點信心都沒有,爸爸有時還在一旁取笑我。我為什麼要堅持呢,堅持被你們大人當笑話嗎?那我豈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媽媽聽完他的話陷入了沉思。

成功的果實,隻有堅持不懈地奮鬥,隻有不斷地克服困難,不斷地吸取教訓,才能獲得。

曾有一位父親很為他的兒子苦惱,都已經十六七歲了,卻一點男子漢的氣概都沒有。毫無辦法之際,他去拜訪一位拳師,請求這位武術大師幫助他訓練他的兒子,重塑男子漢的氣概。

拳師說:“把你的孩子留在我這裏半年,這半年裏你不要見他,半年後,我一定把你的孩子訓練成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半年後,男孩的父親來接男孩,拳師安排了一場拳擊比賽來向這位父親展示這半年來的訓練成果,被安排與男孩對打的是一名拳擊教練。

教練一出手。這男孩便應聲倒地。但是,男孩才剛剛倒地便立即站起來接受挑戰。倒下去又站起來……如此來來回回總共20多次。

拳師問這個父親:“你覺得你孩子的表現夠不夠男子氣概?”

“我簡直無地自容了,想不到我送他來這裏訓練半年多,我所看到的結果還是這麼不經打,被人一打就倒地。”父親傷心地回答。拳師意味深長地說:“我很遺憾,你沒有看到你的孩子倒下去又立刻站起來的勇氣和毅力。其實這本身就是真正的男子漢氣概!”

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並沒有多大的區別,隻不過是失敗者走了九十九步,而成功者走了一百步。失敗者跌下去的次數比成功者多一次,成功者站起來的次數比失敗者多一次。當你走了一千步時,也有可能遭到失敗,但成功卻往往躲在拐角彎後麵,除非你拐了彎,否則你永遠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