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不打不罵給男孩成功個性(4)(1 / 3)

意誌力是堅強持久的毅力,是良好的心理品質,從小重視孩子意誌力的鍛煉與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意誌力,不是生來就有,自發形成的,而是在教育和實踐過程中,經過鍛煉與培養,逐漸養成的。培養良好的習慣,有利於意誌力的養成。培養意誌力的過程,也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過程。

總之,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在孩子的學習、勞動、課外活動和文體活動中,有係統地幫助和鼓勵他們克服外部和內部的困難。要使孩子善於自覺地、主動地、獨立地調節自己的行為,使他服從於一定的、有益的目的和任務,而不是事事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要使孩子養成貫徹始終、堅持到底的堅毅精神;要使他們善於按照一定的觀點、原則,經過深思熟慮後,果斷地處理一些充滿矛盾鬥爭的問題;要使他們善於控製和支配自己的行動,善於迫使自己去完成應當完成的任務,並抑製與自己無關的或外界強烈吸引的活動和行為。概括地說,這裏的四個“要使”,就是要使孩子有目的性、堅持性(毅力)、果斷性和自製力等四個意誌品質,成為一個意誌堅強者。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要提高孩子完成某一任務的信心。要幫助孩子學會克服困難,提高完成某項任務的信心。交給孩子任務時,要把任務交代具體,並提醒他在完成任務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讓孩子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再教給一些克服困難的方法,使孩子做到心中有數,以增強其完成任務的信心和勇氣。

(2)用故事啟迪孩子。經常選擇報刊以及孩子書籍上或自己編寫一些克服困難的小故事,講給孩子聽。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對孩子進行形象的潛移默化的教育。

(3)激勵支持孩子的每一次進步。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讓孩子去完成具有一定難度,但經過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所謂克服困難,不畏懼困難,這就是意誌力的表現。孩子克服了某一困難,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如再去做某一件有困難的事,要給予支持和指導;當遇到困難時,要用孩子以往克服困難的事例,激勵他繼續努力,勇往直前。

(4)不要對孩子的一切事情大包大攬。有的父母“心太軟”,進行“一條龍”、“全方位”、“係列化”服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白天接送,晚上陪讀,直至填寫誌願,“設計”前程,孩子們成了“抱大的一代”,如同溫室中的花朵,患了“軟骨症”,見不了世麵,經不了風雨。父母要對孩子的事情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切記不要大包大攬。

(5)讓孩子做事善始善終。經常性的磨煉,可從小事做起,如作業要認真對待,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並認真完成等,督促孩子千萬不可半途而廢。

讓孩子明白榮譽是什麼

有個中國人到外國人家庭去,看到了小孩就誇她長得非常漂亮。誰知母親很不高興,要求他當著孩子的麵公開道歉,理由就是孩子漂亮不是她自己的榮譽,而應當歸功於父母。細想確實有道理:應當是誰的榮譽就歸誰,別人無權占有,哪怕是親生兒女,你怎麼能把這個人的榮譽送給那個人?

德國劇作家、詩人席勒有句名言:“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榮譽。”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榮譽,是一個值得家長重視的問題。當孩子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或參加文體比賽獲得了獎後,一些家長卻漠然視之、無動於衷,有的甚至把孩子的獎狀視如敝屣,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而另外一些家長卻過分重視孩子的榮譽,在孩子取得成績或獲獎後,廣邀親戚朋友來到家中慶賀,並且通過各種關係和多種途徑大力宣傳張揚。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認為:“榮譽和美德是心靈的裝飾。要是沒有它,肉體雖然很美,但不應該認為美。”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中說過:“榮譽雖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則和標準……但是它離德行的真正原則和標準是最近的……它是一種指導鼓勵兒童的正當方法。”生命是短暫的,榮譽是久長的;榮譽的桂冠,都是用荊棘編織而成的。孩子通過不懈努力得到的種種榮譽,家長應該珍視,同時又要掌握分寸。

望子成龍,是天下所有父母親的願望,我們的許多家長,教育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一方麵,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要包辦一切,指揮一切;另一方麵,又用對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認為孩子什麼都該懂,應該理解父母的苦心,應該服從。什麼都想到了,就是沒想過孩子的感受。在這些家長的觀念裏,孩子成了自己的臉麵,成了滿足家長虛榮心的工具。孩子被迫來圓我們尚不能圓的夢。

我們都是平常人,卻想方設法要把孩子培養成名人、大師,練鋼琴、背英語、畫國畫、學舞蹈……而在世界上,名人、大師隻是很小的一部分,為什麼我們不能讓孩子成為和我們一樣的平常人呢?

家長需要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榮譽。麵對成長中的孩子,我們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從孩子看問題的角度來看問題,而不能將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我們的家長有了平常心,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