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窮養的男孩內心很強大(3)(3 / 3)

環境危險因素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成長環境。例如,否定性的家庭經曆容易導致自殺的意念與行為。在自殺兒童的家庭中,虐待與忽視是經常遇到的,而自殺青少年的家庭中,父母的關係往往是不和與緊張的。因此,不良的家庭環境是生命各階段自殺的重要危險因素。第二類環境危險因素是否定性的生活事件。既包括考試失敗如高考落榜,也包括親人與朋友得重病或不幸去世。對那些已經有自殺念頭的人來說,這樣的打擊——特別是當它們接踵而至的時候——就可能徹底摧毀其脆弱的生存勇氣而成為自殺的觸發事件。

觸發事件不一定是青少年最嚴重、最糟糕的事件,但它猶如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最脆弱之時壓在他們柔弱的肩上。這個時候自殺的青少年可能表現出、也可能不表現出預警信號。常見的預警信號如他們也許會說一些不想活、想自殺之類的似乎是開玩笑抱怨的話,而最危險的預警信號是以前的自殺行為。許多以前嚐試過自殺的青少年最終還是自殺了。其他常見的預警信號還有吃睡不寧、學習成績下降、社交方麵漸漸退縮、與父母或其他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人中斷交往,以及有似乎是不顧一切、自我傷害、非常獨特的行為,如嚴重的吸毒、酗酒,不顧一切地亂開車等。

幫助孩子走出困境,父母應該這樣做。

(1)保持鎮靜。不要讓孩子的悲傷影響你的判斷。孩子需要他人尤其是家長幫助他恢複理智和客觀,而不需要一個本身就情緒不穩的人來幫助他。

(2)指出孩子自身的優點。談論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是有益的,例如孩子文雅、樂於助人、待人誠懇、活潑開朗、富於吸引力的等。想自殺的孩子很可能隻看到他自身及其生活中不好的一麵,而忘記了好的一麵。

(3)不要與孩子發生爭論。避免就生命與死亡的哲學問題與孩子爭論,同時也應避免說一些陳詞濫調,例如,“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在等著你,你的生命才開始”等。這種說話方式使孩子覺得你是在泛泛而談,而非真正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企圖自殺的青少年最需要的是客觀的、設身處地的、感情移入的理解和支持。

(4)幫助孩子獲得客觀的態度。一個被各種問題和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很可能無法冷靜、客觀地評價自己和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做家長的首先要保持客觀的態度,並幫助孩子盡可能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環境。

(5)抓住想活下去的願望。想自殺的孩子幾乎都是矛盾的,一方麵想死,另一方麵還想活下去。發現並緊緊抓住他們想活下去的願望是非常有用的。

(6)指出其他的行為選擇。由於個人經曆、生活壓力等原因,人們常常囿於個人對生活的一己之見——他們也許隻看到了目前的危機而看不到其他的東西,平時注意與孩子談談其他的可能選擇是有益的。有時想自殺的人處於其情緒的最低點,他們認為人生從來就是如此糟糕而且永遠如此糟糕。實際上,人生如潮水,有漲也有落。一個想自殺的人很可能曾經“漲”過,並且在以後的生活中將再次“漲”起來。指出這種生活漲落的規律是有益的。

(7)幫助孩子獲得資源。對孩子最有力、最具體的支持就是幫助他們得到想要的東西。因為想自殺的人一般說來比較孤獨,因此,家長要幫助他們獲得各種資源。這些資源包括家庭和朋友,也許還包括幫助孩子去見一位他想見的老師、電影明星或心理醫生。最終,需要專業的心理谘詢人員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供長期的關心和幫助。

幫孩子克服害羞心理

你的孩子是否曾經有過這種感受,或者曾經出現過下麵一些征兆?

(1)站在陌生人麵前,總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壓力,似乎自己正在被人審視,不敢迎視對方的目光,感到極難為情。

(2)與人交談時,麵紅耳赤,虛汗直冒,心裏發慌。即使硬著頭皮與人說上幾句,也是前言不搭後語,結結巴巴。

(3)不善於結交朋友,常感孤獨,常因不能與人融洽相處或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而煩惱;不善於在各種不同場合對事物坦率地發表個人意見或評論,因此不能有效地與他人交換意見,給人拘謹、呆板的感覺。

(4)常感到自卑,在學習和生活中往往不是考慮取得成功,而更多的是考慮不要失敗。

那麼,可以肯定,當時你的孩子正在害羞,或者正擁有一種被稱為羞怯的心理。羞怯的本質就是一種不自信。其實,幾乎每個人都有害羞的時候,對青少年來說更為普遍。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統計結果表明,97%的學生認為做公開演說和核武器是世界上兩件最可怕的事情。那麼,羞怯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