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窮養的男孩內心很強大(3)(1 / 3)

其次,是改變“攀比興奮點”。孩子有攀比的心理,說明孩子的內心有競爭的傾向或意識,想達到和別人同樣的水平或超越別人。父母就要抓住孩子這種上進心理,改變孩子攀比吃穿、消費的傾向,引導孩子在學習、才能、毅力、良好習慣方麵進行攀比。比如,當孩子埋怨老師經常表揚某同學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列出這個同學的優點,讓孩子暗中努力和同學比一比,看能否超過他。比如,孩子和同學比穿著時,父母可以從穿著的整潔美、顏色的搭配美等方麵去改變攀比興奮點。

最後,引導孩子“縱向攀比”。不妨多鼓勵孩子自己和自己比。例如,讓孩子今天和昨天比,這個月和上個月比,本學期和上一學期比。在特殊的攀比中,孩子會經常看到自己的進步,原來不會的拚音現在都會了,原來不認識的字現在都認識了,原來不懂的道理漸漸地懂了。這些比較都可以讓孩子獲得進步,其自信心也會增強,並在欣賞自己的過程中努力超越他人。

攀比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理狀態,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有攀比心理存在。對於孩子來說,攀比不一定都是壞事,問題在於父母向哪個方向引導。

(1)在生活中積極引導。父母應積極適時地介入孩子的欣賞過程,在與孩子共同欣賞的過程中進行引導和點撥。例如,孩子欣賞影視中的武打鏡頭,家長不妨抽時間與孩子一起觀看幾部武打片,當你和孩子坐在一起的時候,孩子便感到你的心與他的心的距離一下子縮短了。有了這種情感的基礎,你的引導、點撥、教誨更容易進入孩子的心靈。這時,可以運用插話、議論、回憶等方式,強化武打片的積極內容;也可以在觀看之後的空閑時間(吃飯時、散步時、共同遊戲時、共同做家務時),與孩子回憶有積極意義的影視片斷,這樣在加深孩子積極記憶的同時,也抑製了對消極內容的記憶。

(2)推薦有積極意義的欣賞對象。引導孩子的欣賞心理,另一個有效措施是推薦、介紹和宣傳積極的欣賞內容、高尚的欣賞對象。例如,孩子傾心西洋音樂,這樣的欣賞心態並不錯,但不能讓孩子因此而忽視或貶低民族音樂。於是,家長可以購進一些介紹民族音樂的書刊,可以經常播放一些民族音樂的樂曲,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民族音樂會。通過這些方式拓寬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音樂內涵,變調的“欣賞”現象自會逐漸減少。

(3)培養孩子健康的欣賞心態。欣賞是一種情感。因而,父母培養孩子健康的欣賞心態,矯正孩子變調的欣賞,都要重視充分發揮情感的陶冶、感染、熏陶、暗示、震撼的功能,力求收到最佳的效果。

(4)將攀比變為動力。孩子有攀比心理,說明孩子的內心有競爭的傾向或意識,想達到和別人同樣的水平或超越別人。父母要抓住孩子這種上進的心理,改變孩子攀比吃穿、消費的傾向,引導孩子在學習、毅力、良好習慣等方麵進行攀比。同時,父母也可以引導孩子將攀比變成動力,告訴孩子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攀比的條件。

不讓孩子生活在恐懼中

兒童恐懼症是指兒童對某些事物或某些特殊的場景表現出異常的恐懼情緒,患兒雖然知道不用害怕,但仍然不能控製。正常的兒童在其成長過程中幾乎都有過恐懼體驗,不過這種恐懼反應是一時性的,並不因此產生嚴重的使人焦慮不安的情緒。

兒童的恐懼心理與其認知事物的局限性有關。年齡很小的兒童由於不知道某些事物的傷害性,所以就不怕。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比以前豐富了,害怕的事物也就多了起來。但隻要兒童害怕的事物在生活中並不常見,或害怕的程度未超過一定的限度,正常的生活與學習沒有受到什麼幹擾,就不能被歸入恐懼症。

患恐懼症的兒童在恐懼緊張時,常伴有心悸、出汗、麵色蒼白等植物神經紊亂症狀,並常有睡眠障礙、遺尿或咬指甲等表現。

導致孩子們患上恐懼症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情感過於依賴導致膽怯。非非的媽媽說自己的兒子膽子特別小,怕陌生人,經常問:“媽媽,你晚上肯定去幼兒園接我嗎?你不會不要我了吧?”

像非非這樣的情況就屬於特定階段出現的分離焦慮,在剛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裏,十個有八個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分離焦慮,也就是害怕和媽媽分開,怕再也看不見媽媽了。這是因為他和媽媽太熟悉了,媽媽給自己帶來的安全感太強烈了,寶寶們還沒有經驗去辨別和信任外麵的人的友好程度。因此,在害怕和媽媽分開的同時,還怕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對自己不好。

(2)父母的傳染。5歲的朱朱特別怕小動物。小區裏一有小狗跑過來聞他的腳和褲腿,他就會嚇得臉色都變了,大喊“媽媽”。媽媽說朱朱很小的時候,並不怕動物,越長大膽子反倒越小了。原來,朱朱媽媽也特別怕毛絨動物,遇到小貓、小狗時也會神色慌張。朱朱潛移默化地受到媽媽的影響,也變得膽小起來。所以,朱朱媽媽再遇到小動物就要忍住,假裝不害怕,不讓朱朱看出來,這樣時間長了,朱朱也會認為小動物並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