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麵對陌生人或在一個不熟悉的環境中時,膽小害羞的孩子往往顯得局促不安,不能與人坦率自然地交往,同時也讓旁邊的人感到不舒服;當遇到不熟悉但認識的同學,膽小害羞的孩子常常因為不好意思而沒有與人打招呼,結果可能會讓別人誤解為高傲、目中無人,從而影響了人際關係;當一項新的任務擺在麵前的時候,膽小退縮的孩子總是缺乏信心,認為自己可能勝任不了這項任務,可能就會放棄或逃避,於是就比其他孩子少了很多發展的機遇;膽小害羞的孩子總是過於在乎別人的評價,對於別人的話過於敏感,所以別人的一句否定或批評可能就會讓他們悶悶不樂、耿耿於懷,從而影響自己的心情;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膽小退縮的孩子在追求目標時,總是缺乏主動性、勇氣和信心,所以可能錯過了原本屬於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夢夢很膽小,是班上年紀最小的孩子,看起來很柔弱。同學們都把他當做小弟弟,平時有什麼事情,大家都幫助他,遷就他。
這天夢夢和同學們去郊外野營。臨走前,媽媽囑咐:“這是鍛煉你的時候,要和同學們相互照應,不要總是找同學們幫忙,自己的事自己完成……”夢夢高興地拍拍胸脯,回答道:“放心吧,媽媽。我不會拖累同學們的!”
剛到郊外,夢夢就迫不及待地向同學們宣布:大家不要像以前一樣處處幫助我,我能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的。話雖然這樣說,可是夢夢還是沒少讓同學們操心。他的行李包裹都是由其他同學拿著;在山林中走的時候,夢夢總是害怕地緊緊拽著同學的手。夢夢最怕的是夜晚,覺得郊外的夜晚尤其恐怖。他一個晚上都沒有合眼,一直驚恐地睜著眼睛到天亮。
野營活動結束後,夢夢回到家。媽媽看到他因為一夜沒睡而發黑的眼圈,問道:“怎麼才出去一天,眼睛就凹了下去,沒睡好嗎?”
夢夢忍不住抱怨道:“郊外的夜晚到處都是貓頭鷹的叫聲,很恐怖,我害怕得根本就不敢睡覺。”
媽媽問道:“那其他同學害怕嗎?”
夢夢搖搖頭:“他們很勇敢,睡得很香!”
媽媽忍不住罵他:“看看,就你一個人麻煩,你真是個膽小鬼,真麻煩,唉。”
媽媽的話讓夢夢覺得很委屈,連媽媽都覺得自己是膽小鬼,那同學們一定都覺得他是膽小鬼了……
一般說來,孩子怯懦的形成主要與家庭教育相關,具體說來有以下幾方麵的原因。
(1)孩子經常受到大人的恐嚇。當孩子調皮搗蛋時,家長為了製止孩子胡鬧,經常恐嚇孩子說,“你再鬧就讓老虎把你吃了”,“你再不聽話,晚上魔鬼會把你抓走的”,等等。雖然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孩子安靜下來,殊不知,這些話對於一個辨識能力不強的孩子來說,會有相當大的心靈創傷。
(2)家長動不動就訓斥孩子。許多家長都望子成龍,對孩子要求很苛刻。當孩子的表現沒有達到家長的期望時,家長就會嚴厲地訓斥孩子,罵孩子沒有本事,甚至體罰孩子。這樣做會大大地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多利用時間好好學習,把孩子管得過死,甚至剝奪了孩子除學習以外的一切自由。長期發展下去,孩子的活動範圍就特別小,甚至不敢和人打交道,怯懦的性格就慢慢形成了。
(3)家長對孩子的愛太多。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許多家長疼孩子疼得太過分,對孩子的一切都大包大攬。有人這樣描述一些溺愛孩子的家長的舉動:“飯不用他自己盛,生怕燙著;蘋果不用他自己削,生怕傷著;路不讓他多走,生怕累著;高處不讓他去,生怕跌著;學騎自行車,父母雙雙跟著、扶著,生怕摔著……”這樣做實際上是在暗示孩子,你什麼都不能做,孩子自然就對父母產生了嚴重的依賴心理。
(4)家長經常向孩子灌輸“卑微”的思想意識。我們經常聽見一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說:“我們家窮,沒權沒勢,也沒什麼本事,你要少出頭露麵,少與人搭話,吃點虧就吃點虧。”在這種意識的誘導下,孩子就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覺得自己各方麵都比不上別人。
要矯正孩子過於膽怯的心理,家長應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鼓勵孩子走向社會。要改變孩子的懦弱性格,首先必須糾正家長的過分保護或過分嚴格。家長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外出活動及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尤其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帶養的孩子,更應從家庭的小圈子裏解放出來。應經常帶孩子到公園或其他公共場所去,讓他們走向社會,接觸外界,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家長還應帶他們走親訪友,去各地旅遊,以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家長應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們一起遊戲、交往,參加各種文體活動。
(2)鼓勵孩子不怕陌生,大膽說話。一些內向懦弱的孩子,不喜歡多說話,更不善於爭辯,尤其在陌生人麵前、大庭廣眾之中,更是如此。對於這種孩子,家長應多為孩子創造條件,為其提供大膽講話的機會。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麵前講話,每當客人來時,家長應讓孩子與客人接觸,並求得客人的配合,讓客人有目的地發問,一回生,二回熟,可逐漸改變孩子的懦弱性格。此外,家長可多為孩子提供獨立思考、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碰到事情,家長應多問孩子:“你看怎麼辦?”如果孩子說得對,家長應大加讚賞,給孩子以鼓勵,使孩子獲得自信和勇氣。如果孩子說得不對,或表達得不確切,也不要責怪孩子,不要讓他感到難為情,應指導孩子,讓他自己思索為何說得不對。這樣,可不斷提高孩子說話的能力,克服孩子懦弱的性格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