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虛榮心很強,比如他們喜愛穿華麗的衣著,騎價格較貴的車,在同學中做出嘩眾取寵的舉動,目的是要顯示自己。這種傾向雖說是青春期的正常現象,但應該加以正確引導,否則有些孩子有可能為了滿足虛榮心而走上邪路。
孩子的虛榮心理,常表現為下列幾種攀比行為:
(1)比酷。如挑新衣服穿,看見別人穿了件品牌衣服,自己一定也要去買;穿了雙新鞋會把腳伸給別人看。
(2)比富。誇耀自己家新買的空調、音響,自己和爸爸“乘飛機、住賓館”等。
(3)比“能”。常說:“這有啥稀奇,我也會!”愛聽表揚、受不了批評,隻能贏、不能輸,否則失去心理平衡。
心理學研究認為,虛榮心是種扭曲了的自尊心,是一種追求虛表的性格缺陷,是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社會情感。一個人隻要有追求榮譽的欲望,就不可能沒有虛榮心。
隨著生理與心理的成熟,孩子的社會認識能力與自我意識也逐步提高,開始了個體的社會化。自尊心強的孩子,對自己的聲譽、威望等比較關心;自尊心弱的孩子,一般對這些都不在意,但也不能因此就認為,虛榮心強的人一般自尊心強。自尊心同虛榮心既有聯係,更有區別,就拿表揚後的情感體驗來說,一個人做了好事,受到表揚,心裏高興,這是有榮譽感的表現;珍視自己的榮譽,顧全自己的麵子,這也是一切有自尊心的人都會有的正常要求。但是,若對表揚沾沾自喜,甚至為了表揚才去做好事,為了麵子不惜弄虛作假,那就不是正確的自尊心了。
每個人都應該有榮譽感,也該以擁有榮譽而自豪,可是真正的榮譽,應該是真實的,而不是虛假的,應該是經過自己努力獲得的,而不是投機取巧取得的。麵對榮譽,應該是謙遜謹慎、不斷進取,而不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虛榮心是自欺欺人,給自己帶來痛苦。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善於克服自己的虛榮心。
虛榮心強的孩子在成長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如為了滿足其虛榮心而經常說謊、情緒不穩定、不認真學習、缺乏意誌力等。虛榮心強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可怕的不良心理。
父母預防和糾正孩子的虛榮心時,可采取如下方法:
(1)以身作則,以免孩子模仿。父母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同別人攀比,盲目追求物質享受。也不要總是給孩子買東西,習慣性地給孩子買各種禮物,因為如果形成習慣,孩子就會感覺他得到這些禮物是應該的,而且需要你不斷給他買,他的虛榮心就會不斷膨脹。
(2)多給孩子講道理。有的父母為了使孩子不受委屈往往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有的父母對孩子則采用先吼後打的辦法,讓孩子有理說不出。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多給孩子講道理。應該告訴他們,與別人攀比、擁有名牌並不意味著擁有了較高的地位,隻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3)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想要的東西。父母可以為孩子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用靠自己的勞動掙來的錢購買所需要的東西。如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擔一些家務,然後從中取得回報。一分勞動一分收獲,一滴汗水一點回報,讓孩子知道僅靠不停地向爸爸媽媽張口要這要那,不僅不光彩,而且行不通。
引導孩子不盲目攀比
現今,很多孩子的攀比心越來越嚴重,比誰家裏有錢,比誰的父母職位高,比誰零花錢多,比誰的電腦玩技高,比誰網友多等。
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如果超過了一定的度,事情就會向反麵發展。攀比如果超過一定的度,就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過度攀比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危害:
首先,攀比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把興趣點集中在自己正在攀比的東西或事物上,這樣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其次,盲目攀比容易導致嫉妒心理,在和別人比較時,比不過他人就會心裏不高興、羨慕別人,甚至產生嫉妒心理。
再次,虛榮心會更加嚴重。盲目攀比往往來自於虛榮心,虛榮心是自尊心過度的表現,過分自尊的孩子容易產生虛榮心理。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孩子對麵子更在乎,虛榮心也更嚴重。
最後,有的孩子在攀比心理支配下,為了獲得某種自己需要的玩具、物品等,甚至去偷竊,走上犯罪道路。
那麼該怎樣應對這些攀比心理?
首先,采用“反攀比”的方法。孩子們在攀比的時候,最典型的理論就是“別人都有,所以我也應該有”。因此,別人買了新書包,他也應該有;別人買了名牌服裝,他也應該有;別人有了新式玩具,他更應該有。這時,無論父母如何解釋,因為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往往受情緒控製,缺乏理智,不能理解人的需要的滿足是受一定條件限製的。對付這樣的孩子,比較快速有效的辦法是實行反攀比。比如:用他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用他進步的一麵比別人退步的一麵,用他有的東西比別人沒有的東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