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時刻關注男孩的情緒(2)(3 / 3)

(1)家庭中應保持和諧愉快的氣氛。在一個家庭中,成員之間互相依戀,互相讚賞;在困難麵前互相激勵、互相支持;能夠以樂觀的態度對待家庭所麵臨的壓力和危機,彼此諒解扶助;在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評價事物的標準方麵,父母能夠在孩子麵前坦陳自己的觀點,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樣和作出表率。在這樣的家庭裏,家庭成員皆身心放鬆,思想活躍,性格開朗,積極樂觀,願意為他人和社會做出貢獻,這便是良好家庭環境的基本特征。巴爾紮克曾經說:“愛情濃厚的夫妻的孩子,往往賦有愛情的特色:溫柔、活潑、快活、高尚、熱心。”

(2)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喧囂的都市生活,對孩童的心靈有許多侵蝕作用,孩子的感情世界不免機械、冷漠、煩躁。如果父母利用假日帶著孩子離開喧鬧的都市,去郊外、河畔,和孩子一起捉小蟲、放風箏,在草地、田野奔跑、嬉戲,那時大自然會把孩童的心緊緊擁抱,孩子會有享不盡的樂趣。

(3)讓孩子避開消極情緒影響。成人都有七情六欲,有時也會愁苦不堪,也會大光其火,也會傷心哭泣,但這種情緒應盡量避開孩子發泄。如果父母與子女同處於一種壓抑沉悶的氛圍中,不僅於健康無益,而且很難有進取的激情和向上的力量。父母不要隨意向孩子宣泄種種不滿和沮喪的情緒,更不要隨意流露茫然悲觀之態。家庭成員都應注意情趣的陶冶和幽默感的培養。夫妻間應當互敬互愛,遇事商量,不輕易將矛盾暴露在孩子麵前。父母應經常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與引導,做孩子的大朋友,注意傾聽孩子的意見與要求,心平氣和地與孩子講道理、談問題。在平等交流的氣氛中,讓孩子逐漸懂得自己對家庭和社會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父母絕對不能讓孩子幼小的心靈過早地體驗到憂傷、驚恐、冷漠、愁苦等否定情緒,而應該有意識地讓他經常看到你的笑臉,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形成昂揚樂觀的心境。

(4)培養孩子多種興趣。某個孩子可能因為錯過了他喜歡的動畫節目而整個晚上都不高興;另一個孩子興趣較廣泛,看不成動畫節目,他就會改為看書或玩遊戲,也同樣自得其樂。盡管父母不可能盡知孩子的興趣是什麼,但可以提供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孩子試試。任何方麵的興趣都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家長要經常引導孩子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不斷體驗成功的歡樂。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更要如此。有一個7歲的孩子,家長平日不讓他做任何事,也不讓他和鄰居家的孩子一起玩耍。孩子不高興時,就讓他吃愛吃的食物,買他喜愛的各種玩具,可是孩子仍然不高興,經常發脾氣。後來家長改變教育方式,讓孩子經常和小夥伴玩,幫助家長幹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孩子的生活充實了,而且他在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對待脾氣暴躁的孩子怎麼辦

孩子脾氣暴躁的表現是多方麵的,不講理,喜歡跟人吵架,打人,稍有不順心就哭鬧不止,等等。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容易產生暴躁的不良情緒,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家人的溺愛。家人的過分疼愛會使孩子滋生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當父母聽到孩子的無理要求時,本不想答應,但孩子一發脾氣,就立刻滿足,這是一種最糟糕的做法。因為孩子從這樣的事情中知道,發脾氣是滿足願望和要求的最有效的手段,於是就變得更容易發脾氣,從而造成惡性循環。

(2)家庭教育缺乏一致性和一貫性。比如,母親認為是好事,父親觀點卻相反;爺爺同意的事情,奶奶偏要阻攔;今天禁止的事情,明天又鼓勵孩子去做。這樣就會增加孩子的受挫感,從而導致其煩躁和暴躁。

(3)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孩子稍有過錯或沒按要求去做或做得不好,父母就會嚴加訓斥,甚至狠狠地揍孩子一頓。父母的這種做法隻會造成不良的結果,如使孩子感到不滿和壓抑,這種不滿和壓抑會在以後的某種場合中表現出來。

此外,疾病和生理條件也是引發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之一。如神經衰弱的孩子特別容易興奮、發脾氣,處於疾病和疲勞狀態中的孩子也常常有煩躁不安、易於發火的表現。

很多父母經常會為孩子的暴躁脾氣所驚訝,不知道該怎樣對待經常發脾氣的孩子。父母必須記住,如果不去適當控製孩子暴躁的脾氣,事情隻會變得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