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走進男孩的內心世界(4)(3 / 3)

約翰·洛克說:“學生興致最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上兩三倍,而強迫去學就要花費加倍的時間與汗水。”孩子在課餘時間裏按興趣選擇活動,獲得輕鬆與愉悅,再以良好的狀態回到學習中去,能得到最好的效果。況且娛樂並不等於玩物喪誌。娛樂可以是閱讀,可以是遊戲,可以是打球、練樂器,這些都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在課餘時間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選擇娛樂、學習、休息等自己需要的活動,這是減輕學習負擔的好方法。

讓孩子自主支配課餘時間,是人內在本質特征的要求。馬克思認為人的內在本質是自由、自覺。由大人們支配孩子課餘時間的惡果也許短時內還難以表現出來,真正的危機發生在他們成人之後。當不再有人要求他們做什麼時,當他們真正需要主宰自己的行動時,他們開始手足無措,顯然,他們已養成了依賴別人的習慣,已缺乏自己做事的欲望、勇氣與能力。孩子從小看父母和老師的眼色辦事,長大後看領導的臉色辦事,如此無主見的人生,就像雄鷹被拔掉了羽翅,又談何在現代社會立足?

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產生在業餘時間”。同樣,達爾文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我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時間”。從這兩位科學家的話裏,就可以看出他們是多麼重視時間,珍惜時間,同時他們也都是運用時間的能手。作為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培養孩子安排時間、運用時間的能力。

(1)讓孩子出去玩。該玩的時候,就應讓孩子們去玩,要讓他們多和別的孩子在一起,培養開朗、熱情的性格與集體主義精神。在這方麵,家長不要有功利心,否則,會扼殺孩子的天性。不要在雛鷹剛學會飛翔時就為它規劃好飛行的軌跡,那它永遠也飛不高。

(2)把睡覺的時間還給孩子。根據中小學生長身體的規律,每天需要睡眠時間為9小時,可調查顯示學生的睡眠時間在8小時以內的占48.6%,在9小時以上的僅占51.4%,說明有近1/2的學生睡眠時間不足。正因為如此,有29%的學生把睡眠時間當做自己最想爭取的權利之一。專家指出,如果睡眠時間和質量得不到保障,將嚴重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和身心健康。當你的孩子想要睡上一小會兒時,作為家長的你一定要滿足他的要求,因為那也是他的權利。

(3)為孩子製定一份休閑計劃。對一些較重大的節假日和休閑項目做出妥當的安排,這樣能使孩子的休閑和學習有條不紊地交叉進行,使身心得到有效的放鬆和調適。而且,一旦製定了既愉快又切實可行的休閑計劃,那麼在這一時間尚未到來之前,孩子的心情會是愉快而充實的,能精神振奮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之中。

(4)善於利用假期。假期是親子間溝通了解的好機會。平時孩子有寫不完的作業,家長也很忙,相互隻看到忙碌的身影。隻有到了假期孩子才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而有些家長把放假看成是上學的延續,因此各種家教、各種培訓班充斥著孩子的假期生活。

家長應利用假期多聽聽孩子的傾訴。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多地承受著間接來自社會,直接來自家長、老師、學校的壓力,因而家長更要注意利用假期對孩子的心理進行調適。不要以為隻有得了心理疾病之後才需要調適,家長應試圖通過調適、溝通來緩解孩子的壓力。

(5)幫助孩子對他在近期內的活動做一個理智的分析。看看孩子近期內要達到哪些目標,長遠目標是什麼,孩子最迫切需要的是什麼,各種活動對孩子發展的意義又有多大等。然後讓孩子做出最好的時間安排,並且在執行計劃中不斷地修正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