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剛上小學,上學期剛開學時,他們班開展了“一幫一”活動,明明的任務是幫助一位考分總在60分上下的男生。班裏隻有10個人被分配了任務,剛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明明又得意又緊張。他對這個任務很上心,每天一放學,他就留在班裏幫那個男孩解答難題,回家後還不忘打電話提醒那個男孩背單詞。
可是這個學期快結束了,那個男孩的各科成績還是在60分左右。因為這個,老師在班會上當著全班同學的麵批評了明明,說他沒能幫助同學共同進步。在隨後改選班幹部時,當了一年多小隊長的明明落選了。
這件事對明明的打擊很大,他哭著對媽媽說不想在這個學校讀書了,想轉到別的學校去。媽媽對他說:“媽媽知道這件事情你受了委屈。”聽了這話,剛剛忍住不哭的他眼淚又落了下來。媽媽接著問:“告訴媽媽,你盡最大努力了嗎?”明明使勁點了點頭。“這就可以了,你要知道,世界上很多事並不是你盡力了就一定能成功的。但隻要你盡最大努力就可以了。”這以後,明明深深記住了“凡事盡最大努力就好”這句話。
男孩失利之後,為人父母者應有的最好心態是平和,要理解男孩的委屈、苦悶和絕望情緒。應送給男孩的最好禮物是理解,應扮演的最好角色是給男孩當個好參謀。細心觀察男孩,及時疏導,防止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在必要的時候,應該去找心理醫生谘詢,讓男孩平穩渡過這段“灰色時期”。有的父母說看不出男孩有什麼壓力,其實那隻是表麵現象,是他在進行心理防衛,在心理學上叫做“否認作用”和“反向作用”,是在潛意識裏運用的自我心理防衛機製。如小男孩闖了大禍自己用雙手蒙上眼睛,抹殺現實以免內心焦慮痛苦,這就是否認作用;有的小男孩對媽媽說我沒有偷吃水果,以此壓抑了自己想偷吃水果的欲望帶來的痛苦,這就是“反向作用”。
現實生活中,常勝將軍是沒有的,隻要是人就會有失敗,有沮喪。孩子也不例外。如果男孩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失敗,就會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遇到更大的阻礙。因此,父母應盡早訓練男孩正確對待失敗。
男孩遲早都要離開父母的懷抱獨自生活。在成長的道路上吃一些苦,絕對不是壞事。所以,父母應該懂得適時放手。
所謂“放手”,即從孩子生下來,父母就設法給他們創造自我鍛煉的機會和條件。現在的社會,競爭是殘酷的,如果沒有早早地鍛煉出男孩自強不息的拚搏精神,日後他們拿什麼來立足於社會,得到幸福的生活呢?
看到這裏,父母們也不用著急,那該如何來培養男孩呢?其實你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就可以了。
1.不要給男孩太多的嗬護
不要給男孩太多的嗬護,學會做一個“懶父母”。家長對男孩的事情,不可以事必躬親,比如為了鍛煉男孩的自理能力,讓男孩自己上學,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掃房間,自己的朋友來家裏,就讓他們自己招待,家長不在家的時候,讓他們自己做飯。父母給予男孩最大的愛,就是讓他們早日脫離父母溫暖的懷抱,學會自力更生。畢竟,你不可能一輩子都在男孩的身邊照顧他。
2.不要把男孩放在掌心裏
男孩看到地上的樹葉很漂亮,想撿起來。父母一看不得了,趕緊把男孩抱走,生怕地上有什麼髒東西。男孩看到其他小朋友爬樹很好玩,就躍躍欲試,父母知道後,把男孩叫回去批評一頓:“誰讓你去爬樹的?你知道那有多危險嗎?”男孩想自己去學校,父母又說:“路上那麼多車,撞到了怎麼辦?”過度的限製,讓男孩少了很多童年必要的成長經曆。“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兒,必須親自嚐一嚐”,所以讓男孩自己去感受吧,就算吃苦,對他們的成長來講也未必是件壞事。
3.教男孩學會自主處理事情
讓男孩自己學著去生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就要求父母給予男孩必要的配合。比如,男孩想和同學去野炊,征求你的意見,你就可以讓男孩自己決定去還是不去。選擇的權利交給了男孩,他感覺到了父母的尊重,自然會慎重行事,不讓父母為他擔心,同時也鍛煉了他自己思考、處理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