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中國的父母中則很缺乏這樣的意識,他們習慣為男孩創造最好的物質條件,盡量不讓男孩受苦。但是,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個人如果習慣了坐享其成、養尊處優的生活,將來一旦麵對了困難該怎麼辦呢?男孩總有一天是要長大的,他們總有一天需要自己去工作、去獨立生活,父母不可能永遠跟著他。
據不久前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上海高中生對家務勞動的疏遠程度,達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調查表明,高中生近六成起床不疊被子;五成從不倒垃圾,也不掃地;七成不洗碗,不洗衣服;九成從不洗菜做飯。還有部分高中生什麼家務也不做,個別人連整理書包都還要家長代勞。
是現在的男孩真那麼懶,不肯做家務勞動嗎?其實不然,調查結果出人意料,有82%的高中生表示願意做家務,36%的學生認為做家務很開心,是一種樂趣,有40%的學生說家長不讓做家務,也從不教他們怎麼做。
家長的理由是:他還隻是個孩子,他現在的任務就是學習,這些事等他長大了再學做也不遲。這些家長的一片“苦心”,使男孩們不僅不會做家務,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以為別人為自己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卻不知道自己也有關心與幫助別人的一份責任。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體力勞動對於小男孩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著兒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麼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
為了男孩將來能更好適應社會,讓男孩了解父母的辛苦與不易,家長可以在男孩上小學高年級或初中時,周期性地讓男孩當一天(或兩三天)家,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具體的操作方法:找一個周末,讓男孩為第二天的生活與活動安排做一個預算與計劃,然後從明天早上起床開始,就由男孩上崗指揮與組織一天的家務與遊玩。父母則在男孩指揮下加以配合,需要多少錢,買什麼菜,到哪裏玩,坐什麼車,走哪條路線,均由男孩來籌劃。父母要放手、信任,不要幹預,即使男孩安排得不是最合適,也不要當即否定,而是等第二天再與他一起總結,先讓他自己提出改進意見,然後再補充。相信男孩對這樣的活動定會興致很高,也會十分用心和負責任,快樂與收獲定會出乎你的意料。
其實每個男孩身上都隱藏著勤勞的種子,小時候他們往往看到媽媽擦桌子,就邁著小步伐跑過來想幫媽媽擦;長大點看到媽媽做飯,就跑去廚房給媽媽打下手,但是碰到這種情況時,我們的父母常常會說:“你幹不好,讓媽媽來。”或者說:“一邊看書去,別來打擾我做飯。”男孩心中勤勞的小火苗,就是這樣慢慢被父母熄滅了的。等父母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懶的時候,想重新點燃它,就會變得異常困難了。
作為父母,如果想教育男孩從小養成勤勞的好習慣,首先應該教導男孩有一個積極的勞動態度。
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要男孩養成良好的動手習慣,就先從改變他們對勞動的態度開始吧。你可以選擇對男孩進行言傳身教,多給他講一些勤勞的故事,比如在勤奮中長大的商人李嘉誠、用勤奮換來天才的童第周,給孩子製造一個勤勞的家庭氛圍,讓他從意識上覺得勞動最光榮。隻要養成男孩熱愛勞動的習慣,燃起他們認真勞動的渴望時,就能使他形成勤勞的性格。
讓男孩盡早參與家務勞動,要講究方法,你可以列出一張家務清單,讓他每天依次照做。這樣,不但可以培養男孩的獨立性,也可以使男孩更有責任感。比如可以讓男孩幫忙擦桌子、洗碗筷等。當男孩完成了你交給的任務後,要跟他說聲“謝謝”,並給予適時鼓勵。
警惕男孩的“王子病”
然然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做瑜伽,然後喝一杯果汁。他有著幹淨的麵龐、長短不一錯落有致的頭發,他有著明眸皓齒和燦爛的笑容,總是把自己的眼神修飾得深情款款,喜歡漂亮的衣服。
無論春秋冬夏,然然的包包裏永遠都備著潤唇膏,而且平均不到半小時就要“補妝”一次。他喜歡把桌子擦得光亮光亮,這樣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美了。
不要誤會,然然並不是個女孩,而是一位男士。對於這樣的然然,別人的評價是褒貶不一,女孩子可能會喜歡他,男孩子會罵他娘娘腔。甚至會被人誤會是性取向有問題。而對於然然本身來說,可能他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他反而會驕傲地向周圍的人炫耀:“我有王子病,所以周圍的人都喜歡我。”
王子病都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特點呢?
他在說話的時候時常夾雜著英語,以顯示自己與眾不同;
他喜歡留著長長的頭發,並且喜歡長發在空中飄逸的感覺;
他喜歡從最前沿的領域中淘點皮毛來向人炫耀,可是再問下去他就一無所知了;
就算是在零下10攝氏度,他都會穿得很單薄,寧要風度不要溫度;
他開始埋怨自己的爸爸為什麼不是董事長或是財團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