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不打不罵做個好父母(2)(3 / 3)

總之,父母愛男孩一定要把握理智、嚴格、適當的原則,千萬不要溺愛姑息男孩、過分地遷就男孩與寵愛男孩。愛男孩要拿捏好分寸。隻有這樣,才能把男孩培養成為有良好個性品行的優秀人才。

教育男孩父母態度要一致

父母對男孩具有強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父母不僅是一種權威,而且是男孩言行舉止標準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現在很多情況下會成為男孩的參照。父母要使男孩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對男孩放任自流影響更壞。古人雲:“以教人者教己。”即要求男孩要具備的良好的品質和習慣,父母應自己首先具備。

當然,要想讓青春期的男孩認同父母的教育,父親必須要和母親達成統一的戰線。並且,在這一過程中,父親的態度一定要是真誠的。如果父親並不是想幫助妻子,而是逢場作戲式地教育男孩,那男孩就會越來越不尊重母親,甚至還會越來越多地向母親的權力發出挑戰。

男孩的教育中,父母的角色很重要。如果父母扮演的角色不對,則會影響教育的效果,有時是事倍功半。

我們中國習慣上說“嚴父慈母”,父親和母親雙方在家庭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性格總是有所不同。不同的角色性格以及體現這種性格的言行毫無疑問地要對男孩的成長發生不同的影響。一般說來,在中國,來自父親一方的影響往往是尊嚴、果敢、進取和責任感,來自母親一方的影響往往是溫順、寬容、體貼和義務感。父母雙方麵的影響是互補的,合起來形成一個相對完整和諧的教育影響環境,對男孩性格的各方麵產生一係列微妙但卻又實實在在的影響。從男孩心靈發育的角度看,這種雙方麵的影響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反而呈現出相互烘托、相互加強的態勢。父親的威嚴更加襯托出母親的愛心;母親的知足和溫順又更加突出嚴父的進取精神和責任意識。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男孩的人格也肯定會獲得相對完整和諧的發展。這正是家庭教育所應達到的結果。

一些父母認為,要管教男孩,必須是一個要“嚴”,另一個要“慈”;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或叫做“父嚴母慈”。以為隻有“一嚴一慈”,“一軟一硬”,相互配合,“軟硬兼施”,才能教育好男孩。這種說法,乍一聽,似乎有一番道理,好像這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搭配和組合。所以一旦男孩出現問題時,都是父親先打罵,母親來庇護;有的家庭是父母嚴格管理,祖父母阻攔。

多數時候是父親對男孩比較容易嚴厲,母親對男孩比較容易溺愛。這都造成了主觀和客觀上的教育態度的不一致。

其實,“一嚴一慈”“一軟一硬”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這是一種不良的教育方式。如果一個家長對男孩較嚴厲、苛刻,另一個家長過於溫和、寬容;或者一個要求特別嚴格,另一個又特別遷就、姑息、放任。不難想象,下列情形就會出現:男孩在嚴厲家長的麵前,很老實,戰戰兢兢,唯唯諾諾,有話也不敢說,有理也不敢申辯,有事也不敢做。而當著溫和的家長的麵,則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言行放肆,為所欲為,一點兒規矩也沒有。這樣的家庭教育,肯定造成男孩心理上的不正常狀態,養成不良習慣。比如欺軟怕硬,見風使舵,看人臉色行事,容易形成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兩麵作風等。

父母態度不一致,還可使男孩學會鑽空子,誰能答應他的要求他就去請求誰,並且把父母分成誰好誰壞。一些男孩就是在這種搭配組合中鑽空子,出了事隻告訴護著的一方,使這個家長在教育時采取遷就的態度。長此以往,男孩在家裏找到了保護傘,以致家庭教育失去了約束力。而且,父母教育男孩態度不一致,也很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和彼此間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