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處於這一階段的男孩總會出口傷人。在一般情況下,男孩出口傷人,其實並沒有惡意,隻是他們的表達方式太過直接。如果男孩說自己不喜歡穿這件衣服,那是因為他感覺自己穿上像垃圾一樣。父母不能直接反駁男孩:你怎麼回事啊,我覺得它好看。父母的這種反駁向男孩傳達了這樣一種信息:你不能相信自己的感覺和眼光。這會使男孩陷入一種不安全和糊塗的狀態。其實,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練習這樣的表達方式:“小男孩不要穿得太豔麗,你穿上這件土黃色的外套帥極了”。這種練習做得久了,男孩那種直率的表達方式一般都會發生改變。
(3)處於這一階段的男孩的金錢觀開始受到外界的影響。從6歲開始,男孩就有了攀比的意識。父母需要有意識地為男孩灌輸科學的金錢觀。當然,父母首先需要做的是,讓孩子了解關於家庭收支的一些情況。即使家庭條件比較好,父母也不要因此而使男孩產生優勢感,因為不正確的金錢觀隻會引導孩子走歧途。所以,家庭條件比較好的父母,不妨在男孩麵前適當地裝“貧窮”。
(4)處於這一階段的男孩進入了性潛伏期。在生物學上,8~12歲這個階段被稱為男孩的性潛伏期。也就是說,在這一時期,男孩不太關注“性”,因為“性”被疏導到其他活動中去了。比如,探索外麵的世界,與小夥伴們在一起玩耍,忙著證明自己是男子漢……
在這一時期,需要爸爸特別的幫助和指導。
(1)爸爸要多費點兒精力跟男孩親近。6~13歲的男孩特別需要爸爸的愛,他們喜歡爸爸擁抱他、逗他,和他打鬧,也喜歡和爸爸做一些比較文雅、安靜的事,比如讓爸爸給他講故事、唱歌或者放音樂等。爸爸一定要告訴男孩他是多麼出色、帥氣、聰明的一個孩子,以增強男孩的自豪感。
(2)爸爸要多花些時間陪陪男孩。現代社會,人人都很忙碌,特別是作為一家之主的爸爸,因為社會角色的關係,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非常有限。但即使再忙也別忘了多抽點兒時間陪陪孩子。
陪伴男孩是做爸爸的責任,爸爸忙完了單位的事情,要及時回家,與兒子一起玩耍嬉鬧,這樣能教會他很多東西。爸爸要用盡可能多的時間陪伴男孩,陪伴家人。如果升職加薪,那意味著工作時間更長,那麼做父親的一定要認真考慮:孩子的童年隻有一次,他現在需要你,你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讓孩子幸福快樂地成長嗎?現在你陪他的時間太少了,他覺得不幸福,已經影響到他的成長了。這樣一想,也許做爸爸的就能擠出更多時間陪男孩。
(3)爸爸要和媽媽分擔照顧孩子的工作。有一些大男子主義的爸爸認為教育男孩是媽媽的事情,於是他們把照顧男孩的重任都推給媽媽。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爸爸應該和媽媽一起,為怎樣教育男孩出謀劃策。比如,協助男孩完成作業,教男孩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製定出明確的規則讓男孩遵守。遇到大事時,爸爸要和媽媽商量,一起教育男孩會進一步加深夫妻間的關係,也會讓男孩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另外,爸爸一定要尊重男孩,不管男孩多麼淘氣,也不能對男孩亂發脾氣。要耐心聽男孩的傾訴,重視他的感受。
總之,6~13歲的這段時間,爸爸對男孩來說,至關重要。這是爸爸對男孩產生影響,同時也是在男孩心中樹立英雄形象的關鍵時期。當男孩很想和爸爸待在一起時,爸爸要好好珍惜這段時光,並對男孩進行相關的教育。男孩會隨時準備向爸爸學習,會留意爸爸的一舉一動,會聆聽爸爸的教誨。當然,媽媽的愛也不能忽視,還有很多東西男孩要跟媽媽學。
14歲到成年——進入盎然的青春時代
從男孩變成男人的關鍵期就是14歲到成年這段時間。
一般情況下,這段時期的男孩進入了快速發育期,身體內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睾丸激素大幅增加,含量幾乎是以前的8倍!男孩變得更加喜歡爭辯,更加喜怒無常,有時候又焦慮孤獨。這當然不是他們變“壞”了,而是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發生了徹底的變化,他們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
這個變化過程充滿了“鬥爭”,男孩們不但經常與父母的觀點相左,而且不時地挑戰長輩的權威,甚至也在和自己作各種各樣的鬥爭。他們需要解開成長道路上遇到的疑惑,需要開始新的征程。他們會變得憤世嫉俗,動不動就會批判周圍的人和事;說同齡人才聽得懂的話;他們會穿奇裝異服,甚至把頭發染得五顏六色;他們脾氣變得暴躁起來;常常埋怨家長不理解他們,家長想靠近的時候他們又會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