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浴後喂些溫糖水,嬰兒自會舒舒服服地安然入睡。
初生保暖
因為初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其體溫常隨外界環境的濕、溫度而改變,再加上初生兒基礎代謝率低,活動少,略同奶量少,產生的熱量不足。此外,初生兒皮下脂肪少、熱量不易貯存,再加上體表散熱麵積又相對較大,故體溫易下降,尤其是剛出生的新生兒,從母親宮內36~37℃的內環境,來到20℃左右的外環境裏,體溫更易下降。因此,保持適當的外界溫度對新生兒是非常重要的。若體溫過低,皮下脂肪會凝固形成硬塊而導致硬腫症。當然,也不可過暖,因為在過分保暖情況下,體溫可上升到40℃以上,甚至引起袖風。當氣溫或室溫過高時,若新生兒飲水不足,則會引起發熱,醫學上叫“脫水熱”。
一般足月嬰兒室內溫度要求維持21℃左右,早產室的溫度要求維持24℃左右,晨間護理時要求維持在27℃。早產兒應放在暖箱內,暖箱溫度根據早產兒體重和出生天數來決定。一般初生的早產兒1000克以下者保持34~36%,1001~1500克者保持32~34%,1501~2000克者保持30~32℃,2000克以上者,保持30℃。相對濕度都應維持在55%~65%之間。睡暖箱的早產兒不應用被包裹,毯、衣著也越少越好,這樣才能使箱溫接觸皮膚易於複溫,又便於觀察嬰兒的呼吸、異常動作及皮膚顏色,便於護理操作。
對於初生兒,每天4小時測量體溫1次,頜下測溫即可,如體疆已穩定在36~37℃3次以上,可每天測2次。
至於初生兒的衣著,應以柔軟、吸水性能強的舊棉布製作為好;尿布也要柔軟吸水,所有衣著宜用帶係結,忌用別針和紐扣,以免發生損傷。
寶寶的斜頸要盡早糾正
當母親給孩子喂奶時,有時會發現他的頭部向一側扭轉或傾斜。母親企圖把寶寶的頭向相反的一側旋轉時就會感到有些阻力。而在寶寶頸部的粗筋處能摸到蠶豆大小的腫塊,過幾個月腫塊會消散,但那條粗筋卻開始攣縮繃緊。於是頭部自然會被下拉,臉部則向對側斜轉。如果此時你尚未發現孩子的異常,那麼他當然會繼續在這種糟糕的歪脖狀態下生長發育,最終引起臉部甚至頸椎變形。
先天性斜頸並不是遺傳病,大多數是因為分娩時的機械創傷引起胸鎖乳突肌的撕裂和出血,血腫在局部硬化成疤痕組織後引起攣縮造成;還有人認為在分娩時,由於對胎兒胸鎖乳突肌的壓迫久或因胎位不正等致使肌肉缺血引起攣縮,因而發生斜頸。
現在我們知道了引起斜頸的原因,就應該對治療和矯正斜頸樹立充分的信心。應該說早期發現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那些症狀較輕的孩子。母親每天可多次地對頸部患側攣縮的肌肉進行輕輕的按摩,並不厭其煩地糾正孩子歪斜的頸部和頭部。當孩子入睡時,用沙袋或枕頭將孩子的頭頸部固定在正常的位置上,隻要您持之以恒,2~3個月就能治好。
當然若斜頸比較嚴重,按摩自是徒勞。這時可借助於外科手術矯治。手術最佳時期是在1歲。考慮1歲的孩子較難配合,一般也可延至3歲,或聽從醫生的建議。早期治療的好處在於不會給孩子留下麵部畸型。當麵部畸形一旦形成後,孩子就會呈現出一側臉部短而平坦,另一側則長而渾圓,兩隻眼睛一高一低,鼻子斜向一側,頭部輪廓也不對稱的形象。如果手術在學齡期以後再進行,那麼雖然可以勉強將歪斜的頸部拉直,但對已經形成畸形的麵容卻已無力矯正了,那將給孩子一生帶來無法彌補的心身創傷和痛苦。
為了您的寶寶免受斜頸的危害,您不妨在欣賞他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審視”他。
無聲的環境對小兒優生優育不利
噪聲可以影響優生,那麼,無聲無響是否有利優生呢?
有些年輕家長將新生兒養育在昏暗的房間內,還將可能致響的一切物件都用布包上,他們怕光線和聲響會破壞新生兒的安靜,甚至怕損傷他們幼小的大腦。實際上,這種作法同樣對孩子不利。
心理學家認為,適量的環境刺激會提高新生兒視覺、觸覺和聽覺的靈敏性,有利於鞏固和發展原始的無條件反射,還會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條件反射,從而使新生兒的動作越來越複雜和高級,最終具備作為人的一切生活能力。13世紀西西裏的一個名叫弗德裏克二世的統治者,他為了證明言語技能是天生的,不需要學習的,便將一些嬰兒養育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規定保姆不準跟孩子交談,也不得在育嬰室內相互交談。他希望這些孩子長大後能自然而然地說本國語言,從而證實自己的想法。實驗結果表明,盡管這些孩子有著良好的營養和醫療措施,由於生活在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沒活多久便先後夭折了。
心理學家認為,豐富多彩的環境刺激,不僅可促進兒童的智力發育,也會使兒童大腦本身更發達。這是因為,人的神經係統是由神經元組成的,神經元之間的聯係是突觸。豐富的適度的環境刺激比缺少刺激的環境更能使神經纖維髓鞘化,突觸聯係更複雜,因而大腦也就更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