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泌尿係統的變化
即在妊娠晚期瀦留於體內的水分在產褥初期迅速排出,尿量增加。擴張的輸尿管及腎孟在產後4~6小時內複原,分娩期尤其產程延長時,因胎先露的壓迫,膀胱黏膜充血水腫,水腫如牽涉到三角區,可使排尿困難。產褥期膀胱容量增大,且對內部張力的增加不敏感,膀胱肌肉又無力排空,易發生尿瀦留。另外,會陰的腫痛也能引起尿道括約肌反射性痙攣,增加排尿困難。預防的方法如下:
一是產後4小時即起床排尿一次,以後每隔4~5小時起床排尿1次,因為定時排尿反射可刺激膀胱肌肉收縮。
二是鍛煉腹肌。產後24小時就起床活動,並逐日增加起床時間和活動範圍,多做抬腿運動、仰臥起坐運動以鍛煉腹肌。
三是宜多喝開水、雞湯,增加尿量,可清潔尿道,預防尿儲留;但已發生尿瀦留,又要少喝湯水,盡量減少膀胱負擔。
7.不可忽視呼吸、消化係統的變化
在呼吸方麵,分娩後腹腔壓力的消失使橫膈恢複正常運動,故在孕期的胸式呼吸,現又轉變為腹一胸式呼吸。在消化係統方麵,產褥期胃、小腸及大腸恢複正常位置,功能恢複,但腸蠕動減緩,常有中度腸脹氣。在產褥初期產婦一般食欲欠佳,由於進食少,水分排泄較多,因此腸內容物較幹燥,加上腹肌及盆底鬆弛、會陰傷口疼痛,容易發生便秘。如果有便秘現象,應多食蔬菜,早日起床活動,必要時服輕瀉劑或灌腸。
8.血液循環係統的變化也要注意
分娩後,巨大的妊娠子宮施加於下腔靜脈的壓力消除,靜脈血回流增加,以致產後第一天血容量即有明顯增加,紅細胞壓積相應下降。此後血容量即漸漸減少,紅細胞壓積基本保持穩定。在產褥第一周內中性白細胞數很快下降,妊娠末期下降的血小板數在產褥早期迅速上升,血漿蛋白及纖維蛋白原數量增加,促使紅細胞有較大的凝集傾向。
9.腹壁變化
即長期受到妊娠子宮膨脹的影響,使肌纖維增生,彈力纖維斷裂以致分娩後腹壁變為鬆弛,腹壁緊張度一般在產後6周左右恢複,皮膚除留下永久性白色妊娠紋外,外觀恢複正常。
產褥期保健
由於產婦分娩後,髒腑功能暫時失調,身體虛弱,抵抗力弱,故必須加強產婦在產褥期的養生保健。這正如中醫一些婦科專家所指出的,婦女在產後,常因分娩用力而損傷正氣,胎兒娩出之時出血,或因產創流血,以致氣血兩虛,真元大損,營衛失調,腠理空疏。這種情況有人形容為“產後一盆冰”,”產後百節空虛”。意思是說,由於產後氣血虛弱,營血不足,肌肉、骨骼、關節得不到氣血充分的溫煦滋養,以致發生麻木酸痛;產後陽氣受傷,機體得不到足夠的陽氣溫煦,而感到畏寒、肢冷、怕風等症狀。另一方麵,由於陽氣虛弱,髒腑、器官功能相應減弱,抵抗力低下,容易產生多種虛寒症。總之,“產後一盆冰”,是指產婦陽氣虛弱,可致渾身寒冷;“產後百節空虛”,是指由於妊娠和分娩損傷,而使全身關節鬆弛、空虛。
有鑒於此,若產婦保養失宜,或產後下床勞累過早,或久視、久行、久坐、久言、久聽,皆耗氣血,勞傷筋骨。若七情過極,如悲哀、憂愁、思慮、惱怒、恐懼過度等,皆可引起氣血紊亂,而發生各種產後疾病。那麼產後又如何保養呢?
1.要重視保養精神
由於精神的好壞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故產婦在月子裏,一定要注意養神。中醫認為,異常的精神變化,不但是精神病的直接發病原因,而且往往是外感病與其他疾病的誘發原因。對於疾病來講,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利於疾病的治療與康複,惡劣的精神狀態,常能促使疾病惡化,甚至是導致病人死亡的直接或間接的因素。婦產科名醫沈金鼇曾說:“產後七情相幹,血與氣並而心疼……產後大驚恐而發寒熱,嘔吐。”此處所說七情,即是指喜、怒、憂、思、悲、驚、恐七種情誌活動,它們是人體精神的外在表現。相幹,是指過度的精神活動可影響人體五髒六腑的功能和氣血的運行,這裏的心疼、寒熱、嘔吐,是指產後不注意精神調養,或怒、或驚恐、或悲哀所致的病症。對於這一點,婦產科專家傅青主也說:“產後怒、氣逆、胸隔不利……又加怒後即食,胃弱停悶。”因此,產婦在產褥期間保持精神衛生,即心情愉快,至關重要。現代心理學家也認為,在舉家歡慶、親朋賀喜之際,切勿忽視產婦產後心理變化及保健。因為分努’已給產婦帶來生理上的巨大變化和心理上的巨大刺激及壓力。
(1)分娩本身可使內分泌出現新的變動,從而伴發植物神經的功能語言紊亂。如在孕期增加的前列腺素水平,隨分娩而下降,致使產婦普遍體驗到情緒波動。而分娩時的出血又助長上述變化,使情緒劇烈波動。分娩後,由於胎盤的排出及妊娠期所增大了的垂體迅速縮小,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女性激素值急劇下降,而逐漸恢複到妊娠前狀態,同時催乳素分泌急劇增加,而開始有乳汁分泌。總之,以垂體為中心的內分泌體係,又重新恢複建立起來,所需時間在10小時至8周,這種劇烈的變動對於原來存在腦垂體係統缺陷者,容易發生生理上的平衡失調,成為心理障礙或心理變化的病理生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