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孕期保養與保健(9)(2 / 3)

婦女懷孕期應忘食肥甘厚味,忌食生冷、炙烤、辛辣。肥甘厚味,指肥膩甘甜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損傷脾胃;生冷,指生冷食物,過食生冷瓜果也容易損傷脾胃;炙烤,指煎炒、油炸、火烤的食物;辛辣是指辛辣的食物。炙烤的辛辣食物屬於熱性,能助長人體的濕熱,孕婦若濕熱內盛,就會影響胎兒,造成胎熱、胎毒,小兒出生後體質弱,易生病。另外,對於偏於寒性滑利的食物,也不能多食,否則也可導致滑胎、流產。

酒,是屬於熱性的食物,且走竄活血,忌醉酒,是中醫“產前十忌”之一。據現代資料統計,孕婦過多飲酒引起的酒精中毒胎兒綜合征中,有93%為小兒畸形,44%智力低下,還有生長發育遲緩、特殊麵容、白內障等。

孕中期宜采用的營養保健法有哪些

孕中期是指妊娠第4至第7個月,這是胎兒發育生長最興旺最迅速的時期,對營養的需求甚大,因此,這一階段飲食的原則不僅數量要多,質量要求也較高,蛋白質、糖、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都不可缺少。一般說來,每天應吃1~2隻雞蛋,50~11克瘦肉,100~150克大豆製品,500克左右蔬菜;如果能常吃些動物肝髒、血、骨頭湯、魚類、新鮮水果更好;海帶、紫菜、海米、蝦皮等海產品,芝麻、花生、核桃等,對孕婦尤為有益,常吃有助於實現優生。

孕晚期宜采用的營養保健法有

孕晚期是指孕期的最後兩個月,這一階段的飲食原則是因人而異,因為每個孕婦原來的體質不盡相同,孕中期胎兒發育的情況也有差異。若孕婦本來就肥胖,胎兒又發育較快,長得較大,為防止胎兒長得過大而給分娩造成困難應適當限製孕晚期的飲食,不必和中期一樣吃得那麼多和好;相反,孕婦原來體質較瘦弱,中期胎兒發育又較差,孕婦體重增長未達到正常水平,則應該繼續加強營養,吃得更好一些,爭取達到正常標準。

孕婦臨產時宜選用的營養法有哪些

臨產前,由於子宮收縮給產婦造成的疼痛和忙於做產前準備,往往在飲食方麵注意不夠,有些產婦甚至因心情焦慮而不願進餐。

分娩雖屬於生理過程,但因產婦體力消耗大,生理負擔重,受傷機會多,並易產生意外,危及母嬰兩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除了應做好產前的各種準備外,還應重視產前的飲食調節,滿足能量的供應,否則會造成難產。

臨產前飲食選擇的原則是:應該吃高蛋白、半流質、新鮮而且味美的食品。這是因為臨產前,產婦一般心情比較緊張,不想吃東西,或吃得不多,所以,首先要求食品的營養價值高和熱量高,這類食品很多,常見的有:雞蛋、牛奶、瘦肉、魚蝦和大豆製品等。同時,要求食物應少而精,防止胃腸道充盈過度或脹氣,以便順利分娩。再則,分娩過程中消耗水分較多,因此,臨產前應吃含水分較多的半流質軟食,如麵條、大米粥等。民間的習慣是於臨產前讓產婦吃白糖(或紅糖)臥雞蛋或吃碗肉絲麵、雞蛋羹等。這些都是臨產前較為適宜的飲食。應該注意的是,臨產前不宜吃油膩過大的油煎、油炸食品。

為滿足產婦對熱量的需要,臨產前如能吃一些巧克力(不宜過多)很有種益。因巧克力合脂肪和糖豐富,產熱量高,尤其對於那些吃不下食物的臨產婦更為適宜。

中醫學認為,當孕婦進入臨產階段以後,在飲食調節上應采取利竅滑胎的方法,這對於促進分娩、縮短產程、減少產痛有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初產婦、胎體偏大或產竅澀滯者,更為重要。這方麵的食物有:冬葵葉、莧菜、馬齒莧、牛乳、蜂蜜、慈菇、兔腦等。

孕期如何采用“逐月養胎法”

“因時擇食”是指婦女懷孕後,一要注意根據妊娠的月份不同,隨時更換食譜;二是隨著季節的變化,在飲食上有所差異。

中醫認為,“人與天地相應,與日月相參”,自然界氣候的變化,時時影響著人體的生理、病理,孕婦更容易受影響。因此,隨著胎兒在孕婦體內的生長發育,其營養需求不同,故孕婦的飲食不應千篇一律,應根據胎兒和胎盤的成長,適應其生理性、代謝性需要,采取適宜的飲食。

妊娠一月:胚胎始成,孕婦多喜食酸,此時飲食應精細熟爛,主食宜食大麥粉,副食調味以酸味為主,酸味養肝血以養胞胎。

妊娠二月:勿食辛辣腥燥之品。此時孕婦常有腰脊強痛,小腹拘急,自覺乍熱乍寒反應,可服用艾葉湯治療。藥劑有艾葉、丹參、當歸各6克,黨參、阿膠各9克,甘草3克,生薑18片,紅棗12枚,煎湯飲用。

妊娠三月:孕婦易喜易怒,宜服雄雞湯;取肥公雞一隻燉湯,加甘草、黨參、茯苓、阿膠各6克,黃芩、白術各3克,麥門冬9克,白芍12克,紅棗12枚,生薑3片,能調肝養胎。

妊娠四月:孕婦常慍慍欲吐,食欲不振。日常飲食宜進粳米粥,菜肴常食魚肉,並可服菊花湯:取烏雞一隻燉湯,加菊花10克,麥門冬5克,阿膠9克,黨參3克,甘草、當歸各6克,生薑15片,半夏12克,紅棗12枚,可調和肝氣,消肝養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