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番茄性平,味甘,功能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通便。可用於熱病口渴,濕熱黑疽,便秘血痢,乳癰瘡毒等症。
慢性肝炎,高血壓:用鮮番茄250克,洗淨切塊,牛肉100克,切成薄片,用少許油、鹽、糖調味同煮,佐膳。
眼底出血:每日清晨空腹生吃兩個番茄,15天為1療程。
胃熱口苦:用番茄汁、山楂汁混合服下。
食欲不振:番茄搗計每服半杯,每日2~3次。
胃潰瘍:番茄汁、土豆汁混合服下。
未成熟的青色番茄也不宜食用,因其含有龍葵堿,味道苦澀,食之胃脘不適,嚴重時可導致中毒。
(8)木耳:每100克木耳中含蛋白質10.6克、鈣357毫克、磷201毫克、鐵185毫克,以及少量維生素、磷脂、甾醇、膠質等。黑木耳中有一種抗凝血物質,有防治冠心病的效果。經研究證實可抑製血脂上升,阻止動脈組織中脂質沉積,能促進體內膽固醇的分解轉化,抑製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凝集。
中醫認為,甚性平,味甘,為益氣強壯養生食品。日常食之可益氣不饑,輕身強誌,宣利腸胃,防止出血。適用於虛弱體質、易於出血者以及婦女和老年人食用。
高血壓病:用黑木耳15克,白木耳15克,調味煮湯食。
痔血:用黑木耳20克,黃花菜80克,調味炒食。
貧血:用黑木耳20克,紅棗6枚,調以紅糖燉食。
瀉痢:幹木耳30克,鹿角膠9克,為末,每服9克,溫酒調下,每日2次。
月經過多:黑木耳焙燥研末,以紅糖水送服,每服3克,每日3次。
黑木耳可炒食、煮食或研末調食。但木耳質潤利腸,脾虛腸滑者慎食。
(9)牛奶:養生名著《壽親養老新書》裏說:“牛奶最宜人,平補血脈、益心、長肌肉、令人身體健康、麵目光悅、誌不急,故為子者常須供之,以為常食。”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活到101歲,其長壽經驗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喝牛奶,其他方麵的飲食注意控製,而牛奶不能斷。中醫養生學認為,牛奶能補虛損、益五髒,凡病後體弱、虛勞瘦、食少、噎嗝反胃,均可做滋補食療飲用。此外,牛奶久服或入藥劑中,有生津利腸、潤澤肌膚的功效,可用於治消渴、便秘、皮膚幹燥等症。現代醫學認為,牛奶為富含蛋白質食品,含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尤以植物蛋白質所缺乏的蛋氨酸和賴氨酸最為豐富。其膽固醇含量比肉、蛋類都低,每百克僅含13毫克。在東非,有個瑪薩伊部族,那裏的人們每天飲奶無度,但他們當中沒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心髒病患者。牛奶還具有預防胃癌的效能,過去日本胃癌發病率很高,占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而西歐國家則低得多,這與居民食用牛奶及乳製品的數量有關。
(10)龍眼肉:又稱桂圓,其肉質細軟,液味濃厚,甘甜如蜜,芳香溢口。清代醫家王孟英誇它為“果中補品,老弱宜之”。經試驗,龍眼肉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因為它有能抑製使人衰老的一種酶的活性,這種酶是近年發現的一種黃素蛋白酶,其活性升高可加速機體的老化過程。龍眼肉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等,故龍眼肉是不可多得的抗老補品。梁代陶弘景《名醫別錄》中指出:龍眼肉久服“輕身不老”。在我國醫藥典籍中,還記載了不少龍眼肉抗衰老的藥膳,很有實用價值。
(11)胡蘿卜:在西方被視為菜中上品,荷蘭人還把它列為“國菜”之一。其富含胡蘿卜素,1分子的胡蘿卜素分解可得2分子的維生素A,因之被稱為維生素A原。美國的科學家發現,維生素A供給量低的人群癌症發病率比正常人要高出二倍。胡蘿卜中的木質素,也有提高機體抗癌免疫力和間接消滅癌細胞的功用。胡蘿卜還含有9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占5種,尤以賴氨酸含量多而著稱。有的科學家指出,日本人的長壽與常吃胡蘿卜有關。中醫學認為,胡蘿卜生或熟食能補氣生血,凡久病勞損、老幼體虛者,皆宜常食。食胡蘿卜還有健胃行氣消食作用,凡脾虛食停、氣滯不暢,症見胸滿脘悶、食欲不振,以及久痢不愈者,可做輔助食療。此外,本品還能解毒透疹,能透麻疹、療水痘,並可治療百日咳。
(12)芝麻:亦稱胡麻,是傳統的滋養強壯品,《名醫別錄》列為上品,並稱“八穀之中,惟此為食”。據《神仙傳》記載:一位姓魯的婦女,雖年逾八旬,仍“甚少壯,日行三百裏,走及獐鹿”。究其養生之術,常年服食以黑芝麻為主做成的糕餅,是一主要原因。中醫養生學認為,黑芝麻長於補益肝腎,養血益氣,故能烏須黑發,強壯筋骨,補虛生肌,滋養五髒,對身體虛弱、須發早日、少血無力者均可作為輔助食品。
(13)烏賊:烏賊又名墨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質13克,脂肪0.7克,糖1.4克,鈣14毫克,磷150毫克,鐵0.6克,維生素1毫克,還含有豐富的碘質。
中醫認為,其性微溫,味甘、鹹,功能養血滋陰,補心通脈,溫經止帶。適用於體虛月經不調,帶下淋漓,產後乳汁不足,貧血。
白帶:烏賊2個,瘦豬肉250克,鹽少許,同煮食,每日1次,連服5日。
經閉:鮮烏賊肉100克,切塊,當歸30克,鹽、生薑、豬油適量,加水同煮至肉熟透,去藥食肉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