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飲食方麵:元代著名養生家邱處機說:“溫暖,不令大飽,時時進之……其於肥膩當戒。”這是夏季在飲食方麵保護人體陽氣的一條重要措施。意思是,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人們也不要吃太涼的飲食,應吃溫熱一些的食物,因為寒涼飲食能傷害脾的陽氣,造成腹脹、大便瀉泄等脾氣虛的症狀。並且夏季最好少吃一些油膩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於消化的食物。中老年人在夏季應經常做些粥食如綠豆粥、紅小豆粥、荷葉粥等,這些粥有的能清熱解暑,有的能降低血脂。夏季是瓜果蔬菜的旺季,多吃營養豐富的西瓜、西紅柿、萵苣、扁豆等,對增強體質有一定作用。此外,夏季濕熱的氣候環境適合細菌的生長及繁殖。食物極易腐爛變質屈此夏季要注意飲食衛生肥好“病從口入”這一關,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淨。
3.運動方麵:夏天進行鍛煉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公園、河湖水邊、庭院空氣新鮮處。鍛煉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廣播操為宜,有條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夏天不宜做過分劇烈的運動,因為劇烈運動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僅損傷人體陰津,也耗傷陽氣。
4.精神方麵:在炎熱的夏季,尤其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因為神氣充足則機體功能旺盛而協調,神氣渙散則人體的一切機能遭到破壞。《醫書》中指出:“善攝生者,不勞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禍患何由而致也。”因此,夏季神氣調養要做到神清氣和,快樂歡暢,胸懷寬闊,使心神得養。著名古代養生家稽康說:“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這裏指出了“心靜自然涼”的夏季養生法,值得參考。
5.防病方麵:夏季酷熱多雨,暑濕之氣易乘虛而入致疰夏、中暑等病。預防疰夏的方法是:在夏令之前,可服補肺健脾益氣之品;進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如每天用鮮藿香葉、佩蘭葉、飛滑石、炒麥芽、甘草水煎,代茶飲。預防中暑應避免在烈日下過度暴曬,注意室內降溫以及勞逸結合。另外,防暑飲料和藥物,如酸梅汁、仁丹、清涼油等亦不可少。
孕前冬季養生應注意哪些方麵
嚴寒的冬季是從立冬開始,此時,人們又應該怎樣養生,以使身體健康呢?
1.冬防嚴寒:嚴冬,氣溫明顯下降,有些人經不住天寒地凍而生病了。寒冷刺激引起的疾病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冷損傷,如凍瘡;另一類是冷敏感,如寒冷性多形性紅斑綜合征等。治療冷損害以防寒保暖為主,有時可服用一些活血化瘀、溫裏散寒的中藥,如當歸、紅花、桃仁、附子、赤白芍等。平時還要參加體育活動,特別是加強手腳的活動,所謂“動則生陽”即是此意。對於老年人來說,尤需注意避寒。因為老年人的血液循環較差。由於隨著氣溫的下降,許多疾病的死亡率皆有所增高,所以老年人一定要隨時注意保暖防病,貼身要有一件皮毛背心,棉鞋也要稍稍大一點,最好在鞋底的氈墊上均勻地撒一層生附子末,然後用棉布縫好,放在鞋裏,這樣可預防凍瘡,使四肢氣血流通。
若冬季驟然轉暖,一些傳染病就會流行,其中對人們威脅最大的莫過於流行性感冒。為了有效地預防流感,居室內部要經常通風,也可用醋熏房間。
2.堅持冬季鍛煉:冬日雖寒,仍要持之以恒進行自身鍛煉,這是強壯身體的重要方法。但要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霧露中鍛煉。此外,在冬天冷高壓影響下的早晨,往往會有氣流逆增的現象,即上層氣溫高,而地表氣溫低,大氣停止上下對流活動,因而工廠、家庭爐灶等排出的化學性大氣汙染物,不能向大氣上層擴散,於是瘀積和停留在下層呼吸帶,這時,在戶外做早鍛煉的人們正好受其害。因此,從大氣汙染的角度來看,早晨室外鍛煉是不適宜的,尤其對一些老年人更不適宜。冬季鍛煉可分室內鍛煉與室外鍛煉兩類,室內鍛煉的項目有:強身按摩、導引、氣功、保健功、大極拳。室外鍛煉可有:長跑、競走、武術、滑冰、滑雪、體操、球類等。
3.注意飲食調養:中醫養生學認為,“秋冬養陰”,因此,冬季飲食的基本原則是“保陰”,像團魚、木耳、藕、芝麻等物皆是有益的食品,亦可有一定量的脂類。要多吃點黃綠色蔬菜,如胡蘿卜、油菜、菠菜及綠豆芽,避免發生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缺乏症。養生家多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
4.起居要謹慎:冬三月,天地閉藏,在起居方麵則要順乎自然,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認為:“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在冬天,人們應該早些睡,而晚點起,這是因為早睡,可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遲起,能養人體陰氣。除起居作息合理安排外,還必須保持室內溫暖恒定。室溫低則易傷之陽,而室溫過高,室內外溫差大,又很容易外感,還可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5.精神宜平靜:總的原則是要保持精神安靜自如,含而不露,如像把個人隱私秘而不宣,又如得到久之渴望之珍品那樣滿足。嚴寒的冬天,常會使人觸景生情抑鬱不歡。科學證明,冬天確實會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
隻要做到上麵所說的幾點養生要求,您就會身體健康地度過寒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