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睡前禁忌:睡前不宜飽食、饑餓或大量飲水及濃茶、咖啡等飲料。《彭祖攝生養性論》說:“飽食愜臥則氣傷。”《抱樸子·極言》曰:“飽食即臥,傷也。”《陶真人衛生歌》說:“晚食常宜申西前,何夜徒勞滯胸臆。”都說明了飽食即臥,則脾胃不運,食滯胸院,化濕成疾,大傷陽氣。饑餓狀態人睡則饑腸輛銀,難以入眠。睡前亦不宜大量飲水,飲水損脾,水濕內停,夜尿增多,甚則傷腎。睡前更不宜飲興奮飲料,煙酒亦忌,以免難以入睡。睡前還忌七情過極,讀書思慮。大喜大怒則神不守舍,讀書極慮則神動而躁,致氣機紊亂,陽不入陰,睡前亦不可劇烈運動,以免影響入睡。
(2)睡中禁忌:寢臥忌當風、對爐火、對燈光。睡臥時頭對門窗風口,易成風入腦戶引起麵癱、偏癱。臥時頭對爐火、暖氣,易使火攻上焦,造成咽於目赤鼻血,甚則頭痛。臥時頭對燈光則神不寐。其次臥忌言語哼唱。古人雲:“肺為五髒華蓋。好似鍾磐,凡人臥下肺即收斂”如果臥下言語,則肺震動而使五髒俱不得寧。睡臥時還忌蒙頭張口。《千金要方·道林養性》說:“冬夜勿覆其頭得長壽”。此即所謂“凍腦”之意,可使呼吸通暢,腦供氧充足。孫氏在書中還說:“暮臥常習閉口,口中即失氣”。張口睡眠最不衛生。易生外感,易被痰窒息。
(3)醒後禁忌:古人雲:“早起者多高壽”。故醒後忌戀床不起。最不宜在夏日晚起,“令四肢昏沉,精神惰昧”(《混俗頤生錄》)。睡懶覺不利於人體陽氣宣發,使氣機不暢,易生滯疾。此外旦起忌嗔恚、惱怒,此大傷人神。《養生延命錄·雜誡篇》雲:“凡人旦起恒言善事,勿言奈何,歌嘯”,“旦起嗔恚二不詳”,認為這樣影響一日之內的氣血陰陽變化,極有害於健康。
怎樣選擇適宜的臥具
1.床鋪:床鋪又稱床榻,是供人睡臥的用具。床在我國已有2500多年曆史了。從北方的火炕到南方的藤床。從小兒的搖籃到老人的躺椅,床的種類不計其數。隨著社會進步和科學的發展,床的功能也在增多。從攝生保健角度要求,床無論怎樣變化,應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1)床宜高低適度:《老老恒言》說:“床低則臥起俱便。”主張床的高度以略高於就寢者膝蓋水平為好。約為0.4~0.5米。這樣的高度便於上下床,若床鋪過高,易使人產生緊張感影響安眠。若床鋪過低則易於受潮,使寒濕、濕熱之地氣直中髒腑,或造成關節痹症。在過低的床鋪上睡眠,往往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灰塵、二氧化碳較多,影響健康,由此可見床鋪過高及地鋪對養生是不利的。
(2)床宜稍寬大:《服虔通俗文》中載有:“八尺日床,故床必寬大”。床鋪麵積大,睡眠時便於自由翻身,有利於氣血流暢、筋骨舒展。一般來說,床鋪宜長於就寢者長的20~30厘米,寬於就寢者身寬達40~50厘米。對於運動員應用特製的床,使長寬達到要求,嬰兒床除要求一定寬長度外,宜在床周加欄杆,以防嬰兒墜地。
(3)床宜軟硬適中:標準的軟硬度以木板床上鋪10厘米厚的棉墊為官。其他的床,如南方的竹榻、藤床、棕繃床也較符合養生要求。現代的彈簧鋼絲床、沙發床、席夢思有彈性過大、過軟的缺點,對此可采用軟床鋪硬的辦法糾正。軟硬適中的床可保證脊椎周圍韌帶和惟關節負荷增加,肌肉被動緊張,久則引起腰背酸痛。
床的應用宣忌:一般人的床鋪符合上述要求即可。對於老年人床鋪不宜高、不宜硬。高度以下床伸腳即著鞋為度。不少老年人患前列腺肥大,夜尿增多,故應在床旁設置尿壺和痰盂,以防夜起遠行,跌倒碰傷。彈簧軟墊通風性能差。故在夏季不宜老人使用,可改換稻草墊、棕墊上鋪褥子和席子。對於少兒床鋪不宜過軟,席夢思、沙發床不宜采用。據調查表明,中小學生中患有脊柱側突的占12%左右,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床不合適及臥姿不正造成。國外資料統計,處於發育期並長期睡沙發床的青少年有60%發生了脊柱畸形,而睡硬板床的同齡組人中,病變不到5%。因此說軟床不利於青少年發育和形體健美。對於腰肌勞損、脊椎損傷及椎骨病變,椎間盤突出的病人不宜用軟床。沙發床,否則會加重病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先天性心髒病及心瓣膜病病人一般都存在心跳驟停的可能性,因而也不宜睡沙發軟床,一旦出現情況,難以自救和他救。
2.枕頭:枕頭是睡眠不可缺少的用具,適宜的枕頭有利於全身放鬆,保護頸部和大腦,促進和改善睡眠,還有防病治病之效果。
(1)枕頭的基本要素:
高度:《老老恒言·枕》指出:“高下尺寸,令側臥恰與肩平,即仰臥亦覺安舒”。現代研究也認為杭高以稍低於肩到同側頸部距離為宜。枕頭過高和過低都有害。枕高是根據人體頸部七個頸椎排列的生理曲線而確定的。隻有保持這個曲線正常的生理彎曲,才能使肩頸部的肌肉、韌帶及關節處於放鬆狀態。《顯道經》曾指出:“枕高肝縮,枕下肺蹇”。即是說枕過高影響肝脈疏泄,枕過低則影響肺氣宣降。現代研究認為高枕妨礙頭部血液循環,易形成腦缺氧、打鼾和落枕。低枕使頭部充血,易造成跟瞼和顏麵浮腫。一般認為高血壓、頸椎病及脊椎不正的病人不宜使用高枕;肺病、心髒病、哮喘病病人不宜使用低枕,否則,不利於康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