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論語》中說:“寢不屍”,“睡不厭屈,覺不厭伸”,意指睡眠以側曲為好。《千金要方·道林養性》說:“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勝正愜臥。”《道藏·混元經》說:“仰麵伸足睡,恐失精,權宜側曲。”這說明側臥比仰臥好。側臥益氣活絡,仰臥則易造成惡夢、失精和打鼾。側臥與俯臥亦不同,氣功家口頭禪叫做:“側龍臥虎仰癱屍”,認為側臥利於調青龍,使肝脈舒達;俯臥利於調白虎,使肺脈宣降。但現代調查發現俯臥不利於呼吸和心肺血液循環,也有損麵部容顏。《希夷安睡訣》曰:“左側臥則屈左足,屈左臂,以手承頭,伸右足,以右手置右股間;右側臥反是。”這一段講了左右側臥的方法。《釋氏戒律》曰:“臥為右側”,《續博物誌》雲:“臥不欲左肋”。古今醫學都選擇右側臥為最佳臥姿。這是因為右側臥優點在於使心髒在胸腔中受壓最小,利於減輕心髒負荷,使心輸出量增多。另外,右側臥時肝處於最低位,肝藏血最多。
孕前夫妻之間怎樣學會寬容
夫妻之間需要和諧的氣氛,和諧的情調。祖國醫學《訂增養生藥言》雲:“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氣。”夫妻之間互相寬容,則是增和氣、添喜氣的要素。
戀愛時,“情人眼裏出西施”,往往都把對方看成“一朵花”,很少看到對方的弱點和缺點。結婚後,夫妻之間朝夕與共,不知不覺露出了“廬山真麵目”,彼此性格習慣上的差別、矛盾就會暴露出來,夫妻之間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摩擦、爭吵,往往造成了煩悶和苦惱。常言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夫妻問對於對方身上的缺點毛病,或性格上的特點、生活上的習慣,能夠諒解,善於寬容,就會使矛盾得到調和,使夫妻的愛戀有增無減。
1.夫妻間要寬容怒人。《遵生八箋》雲:“容則能恕人,忍則能耐事,一毫之咈,即勃然而怒,一事之諱,即憤然而發,是無涵養之力,薄福之人也。”怒多緣於爭執不肯讓步,故夫妻雙方都須學會合理的讓步。要做到“六要六不要”,即要各自克製,多作讓步,不要以牙還牙,寸步不讓;要有器量,“宰相肚裏能撐船”,不要斤斤計較,處處指責;要有理智,留有餘地,不要說過頭話,傷害彼此感情;要多想想素日夫妻恩愛,說話注意互相尊重,不要輕率說“斷交”話詞,給對方惡性刺激;要多規勸,善於思想交流,不要火上加油,使用激怒方法;要主動打破僵局,結束不愉快的“衝突”,不要打“持久戰”,導演惡性結局。
2.遇事持靜。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冷靜下來思索,可以避免魯莽、失態和操之過急的一時衝動之舉。許多夫妻不和,甚至出現悲劇就是由於一時不冷靜造成的。《壽世保元》講到“物來順應,事過寧心”,“不要將往日的不快,昔日的煩惱時時記在心中而自我不寧”;《備德錄》強調:“調治要訣,隻一靜字,事過心清涼,則心不為繁事所累,自得清靜。”夫妻之間,隻要立足於合,自覺禮讓,遇事持靜,就會使家庭生活和睦融洽。
3.要隨和、禮讓。《古今醫統·雜著類》載“和氣湯”雲:“先用一個忍字,後用一個忘字,右二味和勻,用不語唾咽下,此方先之以忍可免一朝之忿也,繼之以忘,可無終身之憾也。”夫妻相處要寬忍為懷。因為夫妻發生口角,多數沒有什麼根本的利害衝突,為何不能忍讓呢?因此,當一方“無禮”時,別一方應理智地讓步,暫且退避三舍,另一方的怒氣就會“冰消雪化”。
天上下雨地下流,小倆口吵架不記仇。忍讓之後,繼之以忘。相互體諒,互相諒解,互相支持,家庭就會避免矛盾的發生,有怒氣就會很快煙消雲散了,夫妻也就和解恩愛了。
應選擇什麼樣的睡眠環境
1.睡眠環境:
(1)恬淡寧靜:安靜的環境是幫助入睡的基本條件之一。嘈雜的環境使人心神煩躁,難於安眠。因而臥室選擇重在避聲。窗口遠離街道鬧市,室內不宜放置音響設備。
(2)光線幽暗:《老老恒言》曰:“就寢即滅燈,目不外眩。則神守其舍。”《雲航笈七簽》曰:“夜寢燃燈,令人心神不安。”在燈光中入睡,使睡眠不安穩,淺睡期增多,因此睡前必須關燈。窗簾以冷色為佳。住房麵積有限,沒有專用臥室者,就將床鋪設在室中幽暗角落,並以屏風或隔簾與活動範圍隔開。
(3)空氣新鮮:臥室房間不一定大,但應保證白天陽光充足,空氣流暢。以免潮濕之氣、穢濁之氣滯留。臥室必須安窗。在睡前、醒後及午間宜開窗換氣。在睡覺時也不宜全部關閉門窗,應保留門上透氣窗,或將窗開個縫隙。氧氣充足不僅利於大腦細胞消除疲勞,而且利於表皮的呼吸功能。此外注意不在臥室內用餐、燒爐子,以防蚊蠅孽生和中毒的發生。
(4)溫濕度適宜:臥室內要保證溫濕度相對恒定,室溫以20℃度為好,濕度以40%左右為宜。臥室內要保持清潔,可置蘭花、荷花、仙人掌等植物一盆。此類植物夜間排的C02甚少,利於室內溫濕度調節。室內家具越少越好。一切設置應造成簡樸典雅的氣氛,利於安神。
2.睡眠的宜忌:我國古人把睡眠經驗總結為“睡眠十忌”。一忌仰臥;二忌憂慮;三忌睡前惱怒;四忌睡前進食;五忌睡臥言語;六忌睡臥對燈光;七忌睡時張口;八忌夜臥覆首;九忌臥處當風;十忌睡臥對爐火。概括起來可分為三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