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帥一度認為,可以把那些大家以為不看電影的人,“40後”“50後”“60後”,重新叫到電影院裏來:“實際上是在把電影的盤子做大,而不至於都是同質化的電影。”
5月10日母親節前,《闖入者》推出新海報,大字寫著:“和媽媽一起看《闖入者》。”
母親節當天,《闖入者》的票房僅為60萬。要靠一部片子,把年長的觀眾帶到電影院看電影,顯然不太可能。
隻能犯罪,不能文藝
《觀音山》《白日焰火》《萬物生長》宣傳時,都明確拒絕把自己定位成文藝片。陳舊也是《白日焰火》宣傳的負責人,他很清楚,這幾年缺乏明星主演的文藝小片,票房過1000萬的沒幾部,《闖入者》宣傳時得把這個標簽摘掉,否則隻會讓主流觀眾敬而遠之。
《白日焰火》被包裝成一個犯罪愛情故事,《闖入者》最終被定位為“犯罪劇情片”而非驚悚懸疑,因為劉璿認為《闖入者》不夠懸疑也不夠驚悚。
《闖入者》的演員陣容不錯:實力派老演員呂中,加上馮遠征、秦海璐、秦昊,沒有一個是小演員。而影院看重的卻是流行的偶像、明星。重慶UME影城渝中店業務部副主任席堃事後了解《闖入者》在重慶的地麵活動:書城分享,和影院在同一家商場。但這麼文靜的活動很容易就被蓋過去了:《何以笙簫默》主創黃曉明、楊穎、楊冪也在重慶進行了落地活動,“現場人氣相當之高,場麵幾近瘋狂”。
“《白日焰火》我們做了很大的渠道曝光,是在文藝片裏做得比較好的。但是《闖入者》我們想做都做不了,把呂中抬出來根本沒人認。秦昊、秦海璐隻是客串的角色,也不符合商業電影市場的需求。”陳舊很無奈,最後,“唯一可以拿出來放大的就是‘闖入者’這三個字。”
而那些把首映排片當作押注的影院經理,特別看重上映前一周的傳播效果,結論是:《闖入者》上映前,公交車站、地鐵根本看不到海報,網上聲音基本沒有,去看百度指數、微博、朋友圈,很少有^在討論。
陳舊很快找到了反駁的例子:“有很多驚悚片前期宣傳都沒怎麼做,但院線排了三五個點。”
至於那些大麵積的宣傳覆蓋,“文藝小片”根本拚不過“商業大片”。
陳舊想:實際上,在那些院線心裏,已經宣判文藝片死刑了。
光合映畫做過很多文藝片,成功、失敗的案例都有。“大家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票房都不太高。這麼多年,尤其是文藝小片,我們隻是知道怎麼樣一定不行,但怎麼樣又行?誰都心裏沒底。”
誰來拯救文藝片
萬達、金逸等商業院線中的“長線放映”,聽上去像文藝片們的好出路。
但《闖入者》開始做長線的背景是:5月12日《複仇者聯盟2》上映。
“也隻有長線放映的空間了”,高軍介紹,長線放映應該是選擇有效的城市、有效的銀幕做長線的放映,形成口碑以後,再鋪開,“而不是說排片遇冷以後,才做長線。長線不是將就出來的,是提前確定好的。”
藝術院線,是另一條出路。“現在問題是,所有的東西都在同一個貨架上銷售,沒有細分。”劉璿也借用了超市的比喻,“文藝片應該有一個專門的地方。”
北京萬國城百老彙電影中心算是“專門的地方”,它是中國目前為數不多的藝術影院。《闖入者》首映日,它排了三場,占比15%。觀眾也比一般影院多,上映前幾天的平均上座率,都是影院最高。最高點在5月2日,排了5場,占比25%,上座率達到59.05%,票房11610元。
對更多大眾化、規模小的影院來說,拯救文藝片,既不是他們的義務,他們也沒有分散風險的足夠能力,顯然隻能把寶押在更保險的電影,比如那些投資巨大、明星雲集的商業大片上。
王小帥發出聲明的第二天,5月1日《闖入者》的票房達90萬,是首日的兩倍。2日和3日,票房都超過百萬,此後每日票房,都不過百萬。和如今動輒上億票房的商業大片相比,這個數字顯然小得可憐。
5月12日,中國電影市場迎來了《複仇者聯盟2》,排片率達67.92%。在絕大部分電影院,《闖入者》已被下線。
“這不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的問題,這是一塊牛排和一塊蘿卜幹之間怎麼互不幹擾的問題。”王小帥說。
(據《南方周末》,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