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兆寧:用心做好自己的燈
人物
作者:董天濤
好東西不愁賣,所以產品團隊還是需要細致地打磨產品,隻有精品才具備長期在市場接受考驗的機會,才會讓別人期待你的下一個驚喜。我們的生存之道,就是用心做好自己的燈,讓大家能夠喜歡我們的燈光帶來的感受,足矣。
第一次聽說yeelight項目,是通過來自北京的合作夥伴,當時信息不確切,隻說是小米生態鏈上的一個公司,負責智能燈泡的某個環節,對此,我抱有一些懷疑的態度。經過多次搶購,我終於拿到一隻小米智能燈泡,發現在外包裝的盒子上,赫然印著青島市嶗山區國際創新園的地址。一個創新創業的項目,就在自己身邊,我卻渾然不知,“牆內開花牆外香”,再次引發了我的好奇。究竟是什麼團隊,什麼基因,什麼創業環境,形成了一個智能硬件公司,沒有選擇北上廣深作為總部,而坐落在鬆嶺路的青島國際創新園內。他們的創業,他們的模式,是否具有借鑒性?能否讓更多的創業者從中獲得啟迪?能否讓嶗山區在出台支持政策、打造創業環境時。更有針對性?網上的一些關於yeelight的報道並不能解開我心中的疑惑,於是就有了本次探訪,有了與yeelight創始人薑兆寧的對話。
方向、方向
董:創業,首先要遇到的是方向的問題,“做對的事情”遠比“把事情做對”重要得多。作為一個初創團隊,yeelight是如何選擇創業方向的?
薑:創業之初,我和劉達平兩人一直在尋找創業的機會和點子。作為硬件出身的創始人,起初我們共同創辦了Yeelink——一個開放的通用物聯網平台,使得開源軟硬件愛好者和製造業者能夠在不關心服務器實現的情況下,擁有交付物聯網化電子產品的能力。但是,有趣不能代替生存。直到創業團隊拆解了飛利浦Hue LED,“開源”顛覆傳統,硬件將通過互聯網獲得前所未有的“智能”能力。當時對智能家居,有個大膽的預測:“即插即用;全麵的手機操控;網關的輕量化;擴展和升級能力;開放和樂趣;Kickstarter模式,引領的個性化硬件產品創意;低價市場策略,將產生大量的明星產品。”基於這種預測,我們找到了做智能情景照明係統的方向。
董:目前,做智能照明的,國際上有GE、飛利浦這樣的巨頭,國內山寨的項目很多,“前有狼後有虎”,yeelight智能照明項目的生存之道是什麼?
薑:做智能硬件的革命已經開始,硬件產品創新已經不是大公司專利,車庫創新時代再次來臨了,我們熟悉的傳統硬件和產品,正在被一個個創客顛覆。Google收購了Nest給了我們很多啟示,2012年底,Nest初露頭角的時候,我和小夥伴們就完成了對它的第一次拆解分析,拆開包裝盒的時候就有一種驚豔的感覺:單純從內部的結構和設計都堪稱精品,太酷了!作為製造業從業者,我從未看到過如此精致美麗的電子產品。打開盒子拿出產品的時候,相信所有人都會有一種很超值的感覺,設計師和用戶的互動從第一眼就得以建立,而這時流暢的APP,智慧的功能都隻是錦上添花了。好東西不愁賣,所以產品團隊還是需要細致地打磨產品,隻有精品才具備長期在市場接受考驗的機會,才會讓別人期待你的下一個驚喜。我們的生存之道,就是用心做好自己的燈,讓大家能夠喜歡我們的燈光帶來的感受,足矣。
董:yeelight係列產品如何在競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呢?
薑:yeelight係列產品的特點:一是讓它能夠平日擔任好一個優秀的日常照明燈,二是玩浪漫的時候能很浪漫,三是降低入門成本。把自己看好的方向做好做透,這才是正解。
產品和融資
董:找到方向後,產品原型是如何被開發出來的?
薑:當時和劉達平隻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yeelight的工作原型建立。雖然原型不完善,但我們卻如獲至寶,至少我們有了可以展示創意的載體。在公開演示了yeelight的設計理念後,我們於2013年初加入了國際硬件創業孵化器項目——HAXLRSR。
董:yeelight的產品是典型的軟硬結合那種,團隊在做產品時的經驗教訓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