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宇輝:我喜歡說服別人跟我一起折騰(1 / 2)

劉宇輝:我喜歡說服別人跟我一起折騰

人物

作者:張雅喬

“創業不是說我不上學了去擺地攤之類的,實際上是培養一個創業意識。現在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很弱,依夢也是這樣,各種經驗都很欠缺。創業意識很重要,這樣如果我去一個公司,我不會以一個單純的打工者心態去對待我的工作,而是更多地以一個合夥人或者未來企業家的心態。”

1991年出生的劉宇輝就讀於中國海洋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在劉宇輝眼裏,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文藝青年、完美主義的處女座、喜歡說服別人跟他一起折騰的大忽悠。但在眾多海大學子眼中,他是學校各大晚會上那個氣度不凡的主持人,更是海大人自己的校園攝影工作室——依夢的創始人。從2013年至今,劉宇輝帶領著依夢走過了風風雨雨,成為了海大人公認的學校第一攝影品牌,依夢圓了他的創業夢,然而依夢僅僅是個開始。

為海大人編織一個夢

2013年7月,因為一個國創項目,劉宇輝開始有了做依夢的想法。“一開始想做婚禮美學和商業攝影,後來發現市場的細分領域越來越細了,我們隻有越做專才越能夠突出,力量集中在一個針尖才能頂破天。所以最終決定依夢還是主要做校園寫真,不做大範圍的商業攝影。”

依夢創辦的初衷是豐富校園文化。在劉宇輝看來,山東這個地方跟上海、北京、杭州等地比起來缺少點時尚元素,有一定的滯後性。依夢為海大人編織了一個夢,最主要的品牌競爭力在於海大的校園文化。劉宇輝希望不管是新老海大人,看到“依夢”這兩個字以及它青春唯美的粉色時,就自然地聯想到自己在海大的青春歲月。

在構想依夢的初期,沒有資金沒有場地,連目標也不明確。劉宇輝就這麼帶著滿腦子的疑慮迎來了2013屆海大人的畢業季。“大家覺得拍畢業照的人會很多,所以我們就買了些服裝,帶著單反,給同學們拍。然後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入駐了孵化基地,買了自己的影棚、電腦這些硬件的東西。團隊方麵,我當時一下子招募了十幾個誌同道合的成員。有了硬件有了團隊,就相結合同步發展了。”

然而,依夢在初期麵臨著各種困難,除了技術問題,資金的缺乏對於劉宇輝來說也是個問題。“其實前前後後我也不清楚自己為這個投了多少錢,我自己做主持,可能這場主持掙了2000塊錢,買不起一台電腦那先買一個CPU,再過一陣子買個顯示器,再過一陣子買兩件拍攝的衣服什麼的。”也是因為資金、管理等方麵都有難度,劉宇輝堅持“從做大到做小,再從做小到做大”的依夢發展模式。“依夢在剛開始做大的時候,是一種社團式的,我們把人都聚集起來,打依夢的名氣。有30個人在依夢幹的話,那他們周圍的人都會知道依夢。我們致力在2015年打造海大第一攝影品牌,其實我認為依夢已經做到這個程度了。做大了之後發現成員一多就亂,各方麵的問題也都出來了,所以我們在一點點做小,隻有精英才能留在依夢。現在我們的培訓強度也很高,另外淘汰率也很高,招來一批人就會淘汰一批人。把所有東西都標準化好了,都做好了再做大。到時候依夢還會走一個集團產業化的發展道路,計劃在2020年打造全國第一高校攝影品牌,也會有一次增資擴股,會有股份。現在各行各業其實都在講這個,所以依夢也是在順應時代潮流,以後會盤個股價,看看到底值多少錢。我也會讓出一部分股份給大家來融資。”

目前,依夢主要做的是精拍海大最美證件照、校園寫真和校園婚紗攝影。依夢旗下有三個品牌,依夢攝影工作室是其中最核心的一個實體品牌。另外兩個一個叫名拍彙,是一個O2O形式的網絡運營平台,也是一個線上交流,線下拍攝體驗的一個平台。第三個品牌叫依夢婚禮美學館,做校園婚禮、婚禮策劃、婚禮設計、婚禮跟拍、婚禮微電影等項目。此外,劉宇輝正和他的團隊合力建立一種“三支點六維度”的依夢運作模式。“第一個支點,致力於打造藝術的標準化價值。我們認為藝術也是有科學道理的,所以我們就認為它可以被複製。這個標準化不是說抹殺了創造性,比如說姑娘都喜歡在藍天白雲的操場上拍,我們就會固定服裝、造型、人像美姿、後期修片和後期排版。可能我們會拍出10張固定化的很漂亮的照片,可能有一天攝影師拍出了第11張,覺得這樣拍也很漂亮,那我們就會把這第11張加入到我們的標準化體係中去。我們的標準化是在不斷融入新內容的,這其實是一個標準化和創新的過渡階段。第二個支點是團隊的橫縱向雙向複製。第三個支點是集團多元化的產業發展。這三個支點下麵又配合著產品標準化、藝術創新性、縱向梯隊培養、橫向團隊複製、多元化藝術產業鏈、全球高校擴張這六個維度,可以說是支撐著依夢在未來5年內繼續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