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夢團隊一直都是劉宇輝的驕傲,團隊中全職5人,兼職34人。團隊成員分兩個部分,一個叫Dreamy,另一個叫Dreamy Future,Dreamy是核心部分,成員可以參加利潤分紅。而Dreamy Future相當於一個社團,屬於發展聯盟。“我們現在利潤最大化的其實是技術人員,我一直在講‘錢散人聚’,錢分給大家。我們接一單生意,攝影師、造型師、設計師掙得很多,而公司其實掙得很少。這樣的目的是在山東地區擴大市場化,鼓勵大家多拍,鼓勵大家多掙錢,然後希望有更多的人來認同依夢。對於這5個全職來說,現在有3個即將畢業了,所以在依夢更多的是個情懷。現在從一個小攝影工作室來講,養活2個全職人員來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是我們非常驕傲的事情,就是我們還沒有邁出大學麵臨就業的時候就已經解決了工作崗位的問題了。”
在高校攝影寫真這個領域,依夢是領跑者。“我個人也很奇怪為什麼別的高校沒有這樣的寫真工作室,我有同學在清華,在武大,我問他們你們學校最有名的攝影工作室是哪個,他們都說沒有。所以我認為這就是一個突破口、一個空白。現在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趕在時間前麵,如果等到大家都覺得校園攝影工作室是一個市場的話,那可能就沒有依夢什麼事了。如果我們想要打造全國高校第一攝影品牌,肯定是越快越好。”
圓自己一個夢
劉宇輝在剛進大學的時候加入了5個社團:校學生會、院學生會、觀海聽濤、海之子、大學生藝術團。“大一來的時候理想很大,覺得自己一身能力,哪兒都得發揮一下。”依夢圓了劉宇輝的創業夢,也讓他把自己的愛好、自己的能力轉化成了自己的事業。
“其實很感謝現在國家大的環境和背景,很寬容,不管我們做什麼,老師、學校都很支持,社會的資源也在給予我們一定的支持,給我們了一個好的環境,多種有利於我們發展的平台都在搭建,學校還會給我們一些資金上的支持。”
對於目前國家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劉宇輝認為是好的,然而對於“創業”這個概念,他有著自己的思考。“對於學生來說,創業不是說我不上學了去擺地攤之類的,實際上是培養一個創業意識。現在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很弱,依夢也是這樣,各種經驗都很欠缺。創業意識很重要,這樣如果我去一個公司,我不會以一個單純的打工者心態去對待我的工作,而是更多地以一個合夥人或者未來企業家的心態。這也是順應大的環境,之所以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因為中國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了,就相當於美國上個世紀50年代矽穀誕生的時代,這需要我們這代人有這樣的使命感。創業方麵我認為,找不到工作的人別創業,擺地攤和創造一個社會上公認的有價值的企業是不一樣的。”
依夢圓了劉宇輝的創業夢,然而依夢僅僅是個開始。剛進大學的時候,因為學的是土木工程專業,劉宇輝的職業規劃就是做房地產、土木這一行。即將畢業,劉宇輝如願以償進入了一家北京的房地產公司,依夢的工作過幾天馬上就要交接了。“其實這樣做也是為了依夢,因為我覺得我先從事製造產業會掙的錢比較多,這是實話,可能在其他公司掙了錢,就投資給依夢,以後在北京我一定會開個依夢的。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實現集團多元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靠譜方式,我未來在北京開,還有別的依夢老成員在青島開,在上海開,在濟南開。不管未來我做什麼,反正依夢肯定是撇不開的,因為這是親姑娘。但做依夢的這段經曆會讓我更加堅定以後創業的理想,可能在自己三四十歲的時候,不一定是哪一行,但攝影工作室我以後一定會開一個,就像我以後有錢了一定會開一個自己的咖啡館一樣,算是一種情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