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麼買少兒“保險”最保險?(2 / 2)

小學時期,由於意外隱患很大,應適當增加意外險的投入,並且在條件允許情況下考慮未來教育金的儲蓄。當然如果家庭條件很好,應該在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考慮未來教育金的儲蓄,這樣每年保費負擔可以減少。

如果孩子已經到了14、15歲,還沒有買教育類的保險產品,這時,可以不必局限於兒童險,因為有些非兒童險種16歲或14歲以上就可以購買,這類險種中,宜選擇時間間隔短的分紅產品,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教育金給付。當然,也可以考慮繳費和支取都非常靈活的萬能壽險。這個險種不僅有保障性,還有很高的投資性。大人孩子都可以受益。同時,這個年紀的意外險、醫療險也是不可或缺的。

教育金用在刀刃上

“我們的客戶以中青年人為主,大多為白領、中產階層,比較重視教育金方麵的理財。尤其是金葵花客戶,大多數人的規劃是讓孩子從高中就開始出國留學。”招商信諾青島中心支公司培訓經理藺強向記者介紹,現在國外留學的費用中,美國的學費最高,不算生活費,每年學費近30-50萬元,澳洲、加拿大的學費基本在10-20萬元/年之間,而我國大學的教育費用,則在以每年3%的速度遞增。

藺強認為,雖然教育金的理財方式眾多:譬如儲蓄、基金定投、黃金理財等,可保險產品在教育金組合中的配置不可或缺。

在他看來,教育金的安全性最為重要。因為市場具有周期性,基金、股票等投資無法保證資金安全。之前有位客戶,將教育金都用於購買基金,而且全部都是股票型,市場好的時候能漲到20多萬元,市場不景氣的時候跌到8萬多元,資金沒有保障,因此不建議家長把教育金用來做太大的風險性投資。

另外,教育金的保險投資要具有可控性。很多人習慣將教育金儲蓄起來,覺得既安全又方便靈活。可藺強認為,無法保證教育金的專款專用是儲蓄最大的缺點。當家庭有了其他意外支出,會輕而易舉地挪用孩子的教育金儲備。

有位家長開始存了10萬元的教育金儲蓄,愛人的生意急需資金周轉時,孩子的教育金儲蓄就成了周轉資金。可當孩子上學需要教育金時,賬戶上隻剩3萬餘元。

保險的方式既能保證專款專用,還有具備避稅避債的特點。尤其是在避債方麵,即便是債務官司遞送到法院,法官在判決時,也會依據有利於未成年人成長的原則去判決,一般不會允許從未成年人身上的保險做退保當做現金價值的還債。離婚分割也不會動搖未成年人的保險產品。

最後,用保險產品配置教育金還具有杠杆性的特點。孩子教育金是剛性支出,無論什麼情況都要去做準備,而且隻多不少。而教育金保險隻需每月繳納幾百元保險費,到孩子18歲上大學時就能換來總保費3到5倍的教育金,以小博大。

“對孩子來說,教育金最關鍵的運用時刻就是18-24歲,招商信諾對此推出的‘真愛未來’產品便是將教育金和健康保障捆綁在一起。”根據藺強介紹,此款產品如果選擇每月繳保費3000元,10年總保費30多萬元,到孩子25歲之前將包含50萬元的重疾醫療金+固定60萬元的教育金+12萬元的住院費津貼。教育金將集中在18-25歲之間快速領完,18-24歲連續7年每年領5萬元,25歲當年領取25萬元;重疾賠付裏麵囊括了例如白血病、川崎病等規定的30種重大疾病。12萬元的住院費,無論孩子感冒發燒還是意外磕碰,隻要是住院,就按照每天200-元的住院金賠付,直到領滿為止。

北大方正“樂享成長”的教育金產品中,18歲21歲的大學教育年齡,每年可領取保額的25%;大學畢業後,22歲可以領取40%保額的創業基金,28歲再領取80%保額的婚嫁金,總額達到保額的220%。

“為了抵禦通貨膨脹的風險,‘樂享成長’從投保第一年後,年底就有分紅。另外在此款產品內,有一個豁免保費的功能,”閏傑告訴記者,“北大方正該產品條款規定,父母為年幼子女投保時,如果投保人於繳費期內死亡、全殘或惡性腫瘤,未繳保費可以免繳,保險單繼續有效。以後的教育金、創業金、婚嫁金都能拿到。這一條款解決了年幼子女在特定情況下的持續保障問題,比較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