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鮮電商:一顆待熟的果實(2 / 3)

垂直生鮮電商:舉步維艱唯有“傍大款”

作為這個領域的先行者,莆田網、優菜網、本來生活、沱沱工社等,垂直生鮮電商舉步維艱,有的甚至陷入賣身的困境。在沒有任何前人經驗的領域,他們都曾做得各有聲色,本來生活憑借著褚橙的概念,在全國引領了一把褚橙熱,把網絡營銷做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但是褚橙之後呢?網絡熱點的推出並不是每次都能成功;莆田網則專注價值人群,專注中高端特色食材,鎖定中高端白領和在華外國人,提供一站式、集合式、定製式服務,而且不但提供英文版、日文版和韓文版等網站語言,但是細分市場究竟能耕耘多少收獲多少?而作為最牛快遞企業的順豐,憑借順豐優選進入生鮮電商領域,而如今也麵臨轉型,優選整合另一板塊順豐嘿客,打造綜合電商平台。

對於垂直電商網站來說,困難重重,首先缺乏知名度和實力,無論是在和上遊的供應商談判還是下遊消費者對網站的認知都相當缺乏,而所需要的冷鏈物流和存儲都需要重資本的投入,如果將其外包,損耗和費用都將增高,何以盈利?

所以,不少網站開始尋找資本,除了前文提到的天天果園獲得京東數千萬美元的投資之外,美味七七和莆田網也都找到了資本和業務的雙重靠山,相繼被亞馬遜和飛牛網投資,此外,沱沱工社背靠九城集團,剩下本來生活和易果生鮮仍維持獨立發展。在燒錢程度甚至大於傳統電商情況下,生鮮電商覓得一棵大樹不僅能緩解資金難題,還能帶來讓人眼饞的流量,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傳統零售業:生鮮是最後的壁壘

對於傳統超市而言,生鮮是聚人氣、拉動銷售的重要領域,相比電商,傳統超市的購物體驗是生鮮電商無法取代的,然而麵對生鮮電商的來襲,傳統零售業也開始積極應對,大潤發、沃爾瑪、華潤萬家以及青島本土的利群等等,都開始了在生鮮電商上的探路。

2014年12月,大潤發旗下B2C電商飛牛網對外宣布上線生鮮業務,開始逐步在全國推廣,借助實體店的生鮮供應鏈,將大潤發線上線下一體化打通,飛牛網跟大潤發門店共享供應鏈和商品,這是垂直生鮮電商所不具備的優勢,基於生鮮的非標準化和高損耗性特征,相比目前國內生鮮電商果蔬高達30%的損耗率,飛牛網可以通過線下門店打折促銷,及時出清賣不掉的生鮮,可以將損耗降低至10%以內,同時,大潤發生鮮產品的高回轉率使得飛牛網的生鮮產品不存在庫存積壓的困擾,因此不會讓消費者收到不新鮮的產品。

青島本地零售企業利群從兩個方麵積極介入生鮮電商,一是通過集團旗下的電商網站利群網上商城和實體門店共享供應鏈,打造利群網上超市,完善網上商城品類;二是利用旗下恒通快遞,通過微信微店下單為消費者提供產地直供的新鮮水果。

傳統零售業做電商真正做強做大的極少,也一直被詬病僅僅為了追趕潮流,做做花瓶,在服裝和數碼電器等品類裏,傳統零售業已基本沒有優勢可言,而生鮮對他們來說,則是天然的優勢商品,優勢的供應鏈、經驗豐富的冷鏈物流以及線上線下的聯動,如果在生鮮上仍然被電商企業先行一步的話,傳統零售業的日子將更加難過。

社區O2O:最後一公裏的生死時速

由於生鮮商品本身的特殊性,不像普通商品可以長期擺放售賣,這也是為什麼蔬菜水果市場星羅棋布,哪裏有居民聚集哪裏就有農市,生鮮電商要發展,就要與這些小市場爭利,解決最後這一公裏的難題。不管是淘寶、京東,還是順風,垂直電商都有所涉及,他們都在試圖為生鮮電商尋找突破口,在這裏,互聯網模式的選擇則更為重要,國外也有著不少案例,更多的微商參與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