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建築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2 / 3)

2.3.1要重視員工的安全培訓工作。培訓教育要突出重點,有針對性,防止搞形式走過場,不斷提高全員安全素質。為此要做到:抓好骨幹的安全培訓工作,重點對班組長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和工程項目負責人進行培訓。強化生產運行崗位安全工作的技術培訓。抓常規培訓,開展群眾性的安全技術練兵和技術比武活動,逐步提高員工的技術操作水平。

2.3.2抓好特殊工種和臨時工的安全教育。特殊工種必須經過嚴格培訓考核,持證上崗。臨時工必須經過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後才能進入施工現場。用人單位和安檢部門必須重視臨時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臨時工的安全素質。

2.3.3要采取各種方式和途徑不斷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術素質,保證施工生產程序化、標準化、規範化,加強工序管理,推行超前防範,杜絕施工中的盲目性。

2.3.4努力營造豐富多彩的安全文化。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動,普及安全知識,強化安全意識。

2.4通過深入理論研究使建築安全管理科學化。目前,發達國家的安全管理的理論研究已經進行的相當深入,並且在預防和控製事故的發生中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而我國的建築安全理論研究仍比較薄弱,以至於建築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未能科學化,隨意性大,成效低。因此,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必須重視理論研究,使理論結合實踐,指導時間,從而使安全管理走上科學化的道路。加強安全意識,建立健全製度。根據建設係統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特點,確定年度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以及專項治理目標,製定建築施工現場的安全防範措施,把施工安全生產目標和責任進行層層分解到基層,一層抓一層,層層抓落實。與此同時,建立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製度、監督反饋製度,施工圖審查製度、建築安全隱患、險情及事故社會舉報製度,通過一係列有效的製度,確保安全生產落到實處,確保全市建設工程質量保持“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

責任到位,狠抓落實。在日常安全監督管理中,一方麵根據安全生產目標考核規定,把安全監督申報與建築施工許可證的頒發緊密地聯係起來,對未建立各項規章製度、未建立現場安全保證體係、未根據現場特點製定有效安全防護措施、未對現場安全生產文明施工進行承諾的施工企業,不予辦理安全監督。對已辦理安全監督的建設項目,根據《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準》,采取定期(每季度、半年檢、年檢)以及不定期的安全生產、文明施工達標檢查,督促施工企業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保證體係,完善各項安全生產規章製度,落實安全生產崗位職責,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的關係,使企業做到領導到位、意識到位、措施到位、責任到位,努力降低工傷事故率。

3施工現場事故控製管理對策

3.1事故控製。事故控製是指在事故發生前全麵地消除事故發生的根源,並竭力減少導致事故發生的概率,在事故發生後減少人員和經濟損失的嚴重程度。事故控製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麵:①在事故發生之前,全麵地消除事故發生的根源,盡量減少事故發生的機率;②在事故發生之後努力減輕損失的程度。事故預防和事故抑製是事故控製的基本技術,前者是事故發生前的控製措施,後者主要側重於事故發生時和事故發生後的控製措施。

事故預防是指采取各種預防性手段最大限度的消除或減小可能引起事故的各種潛在因素。事故預防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為工程物理法,其理論依據是哈頓的能量釋放說,主要側重於防範事故發生的物質因素,該方法可采取的措施包括:防止危險因素產生;減少己存在的危險因素;隔離危險因素存在的時間和空間;用障礙物隔離危險因素;改善危險因素的基本性質;加強風險單位防護能力等;另一種為人的行為法,其理論依據是海因裏希的事故因果連鎖論,主要側重於規範引發事故的人的行為;該方式采取的措施包括:進行思想教育,加強技術培訓,不在危險因素附近無故停留等。

事故抑製是指在事故正在發生或者已經結束的時候,采取各種手段來減少損失的程度,並采取事故後的救助措施。在損失發生後,可采取的控製損失措施為:預防新的危險源的產生;減少構成危險源的因素;防止已存在的危險擴散;降低危險擴散的速度,限製危險空間;在時間和空間上將危險和保護的對象隔離;借助物質障礙將危險與被保護對象隔離;增強被保護對象抵抗風險的能力;迅速處理環境危險已經造成的危害。以整頓和規範建築市場秩序為契機,強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力度。針對各個時期安全生產整治重點,製定專項整治任務目標,適時地提出整治工作要求。如在防止“五大傷害”事故為重點的專項整治工作中,以安全防護產品、設施的整治為突破口,因地製宜、推廣先進、科學、符合國標、行業標準的安全防護用品、設施取得了很好效果。根據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重點,在組織開展日常安全巡檢的基礎上不定期地對專項整治薄弱部位進行重點檢查和跟蹤督查,並努力做到“四個結合”,即檢查與自查、檢查與專項整治、檢查與整改、檢查與追究相結合,切實消除事故隱患。本文重點分析了事故抑製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