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學校因素:兒童進入學校後,學校環境對其影響逐漸加強。教師的言行、教學方法是否得當,對兒童的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兒童在學校受教師和同學的影響,教師在小學生心目中有很高的權威,對學生的態度和期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興趣,對學生的管教方式會使學生出現不同的行為特征。學習困難學生在班級中缺少溫暖,隨著年級的增高,他們越來越處於被冷落和孤立的境地,與老師、同學的關係不佳所占的比例明顯比優生高,這些都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與求知欲,導致學習困難的發生。
2.學習障礙的表現特征
(1)早期表現:出生高危因素的兒童發生學習困難較多。這類兒童早期表現出好動、好哭鬧、對外來刺激敏感和容易過激反應;建立母子情感關係困難,如養育困難、不願被母親擁抱、喜歡獨玩。有的可能走路較早,但步態和動作讓母親不放心。親子關係不良導致母子語言和情感溝通減少,進而影響兒童語言發展和情緒分化。好動和易興奮會使許多母親感到哺育棘手,因而易招致母親的情感忽略和(或)虐待。進入幼兒期有些發生不同程度語言發育問題,說話偏遲、揪頭發、啃咬指甲、扔東西、哭鬧、攻擊傾向、動作缺乏目的性、對刺激過激反應、夥伴交往不良、語言理解和表達缺欠等。這使學習困難兒童出現團體適應困難,且認知發展不平衡或對某些狹窄領域的東西感興趣,而對他人活動缺乏關注。因此,這類表現較容易與兒童孤獨症相混。到學齡前期出現更明顯的認知偏異,如視覺認知不良、協調運動困難、精細動作笨拙、溝通和書寫困難等。
(2)入學後的表現:主要在一般認知能力方麵表現困難。①語言理解困難。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隻能說出少許單詞,但構音明顯困難。若聽音樂時缺乏節奏感。常表現“聽而不聞”,不理睬父母的話,易被視為不懂禮貌。有的機械記憶字句較複雜的詞彙,但對文章理解低劣。常表現喋喋不休或多嘴奔逸,使人難懂在講什麼。喋喋不休是孩子為了讓他人理解,而又難實現時的表現。②語言表達障礙。這些孩子開始說話較遲,話裏用關係詞少。有些孩子雖然言語理解良好,而語言表達困難,經常發出單音節,不能理解說出的詞組。部分孩子可說一兩句詞彙,但隨意有目的性說話困難。有韻律混亂,語調平淡,缺乏形體語言,說話伴身體搖晃。③閱讀障礙。不喜歡閱讀和書寫,閱讀時出現“語塞”或閱讀太急,讀同音異義字困難或字詞順序混亂,閱讀和書寫時視覺倒翻(鏡像)讀,計算時位數混亂和顛倒等;這類兒童寫字潦草難看,塗抹手寫字。數學應用題理解困難,從而導致數學的學習困難,在三年級以後尤為顯著。④視覺空間障礙。視覺空間認知困難多見於非言語型的學習障礙,特征是手指觸覺辨別困難,精細協調和左右認知障礙,計算和書寫障礙。計算時忘記計算過程的進位或錯位,抄錯或抄漏題,數字順序顛倒,數字記憶概念困難和應用題計算困難。對空間方位判斷不良,表現判斷遠近、長短、大小、高低,以及圖形等困難;甚至表現穿鞋左右不分,走錯房間,記不住乘車方向和路線,定位困難和失方向等。⑤書寫困難和手眼協調困難。不會靈活使用筷子,穿衣、係扣子、係鞋帶難,握姿別扭,繪畫不良,精細動作差等;做作扭動不停,不停喝水、擺弄用具、進出房間、上廁所,在地板或床上寫作業,寫字時漏丟偏旁部首或同音異義字辨別書寫困難,經常張冠李戴;寫字過多,錯別字多。因此這類兒童特別討厭和逃避任務,有時對語文作業寧願說出答案,而要別人代寫。⑥情緒和行為。多伴有多動,注意力集中困難,學習動機不良,焦慮或強迫行為動作(如啃咬指甲、拔毛發或眉毛);可能為尋求他人關注,而不停騷擾別人(包括同學、父母),也用攻擊或惡作劇來達到目的,因此易出現社會適應困難和人際關係不良,嚴重時可演化為品行障礙類問題。⑦神經心理特性。學習困難的兒童存在額葉執行功能障礙,有認知功能缺陷,其認知障礙在語言能力上表現突出,想象能力及注意能力存在缺陷。這類兒童個性趨於內向,情緒穩定性差,部分兒童還存在精神傾向和心理發育不成熟等。數學障礙、閱讀障礙、混合障礙的兒童的認知功能均低於正常兒童,工作記憶容量、行為功能、加工速度,以及文字和圖案推理等均較低。漢語閱讀障礙兒童的漢字語音加工能力和正常兒童差距較大,表現為所耗時間長,準確性差,讀文章時具有異常的眼動,平均注視時間長,平均眼動幅度小,並伴有注視次數多、眼跳次數多、注視頻率快,同時其注視點較多的散落在靶標外,眼跳軌跡亂,缺乏計劃性、策略性和組織性,注意力較為分散。非言語型學習障礙兒童存在額葉為主的注意力控製功能和工作記憶障礙,推測以右側額葉功能障礙為主。
3.疾病特點與診斷
(1)疾病特點:①低成就或個人能力表現有顯著困難。②病因為CNS功能失調。③表現的困難與心理發育有關。④可發生在任何年齡階段。⑤在口語上表現特殊困難,如聽或說。⑥在學業上表現特殊困難,如閱讀、書寫和計算等。⑦在知覺上表現特殊困難,如推理和思考。⑧考慮在其他方麵表現特殊的困難,如空間關係、溝通技巧、動作協調等。⑨其他障礙與學習障礙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