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感覺統合訓練的內容
感覺統合訓練包括提供前庭、本體和觸覺刺激的活動。訓練中指導兒童參與各種活動,這些活動是對兒童能力的挑戰,要求他們對感覺輸入做出適當的反應,即成功的有組織的反應。新設計的活動逐漸增加對兒童的要求,使他們有組織的反應和更成熟的反應。在指導活動目標的過程中,重點應放在自動的感覺過程上,而非指導兒童如何做出反應。在一個學習活動中,涉及的感覺係統越多,學習的效果越好。感覺統合訓練過程幾乎總是讓兒童感到愉快,對兒童來說,治療就是玩,成年人也可以這樣認為。但訓練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因為訓練中有老師或訓練人員的指導,兒童不可能在沒有指導的遊戲中取得效果。設計一個遊戲氣氛不隻是為了愉快,而是讓兒童更願意參與,從而使他們從訓練中獲得更多的收益,為兒童獲得一個肯定的成長經驗而設計這樣一個訓練。
7.感覺統合訓練的方法
應參考小兒心理發展的年齡特點。兒童感覺統合訓練把重點都放在孩子這個視角上,其實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家長,家長是關鍵,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早期幹預,但並不是所有家長都懂得感覺統合的基本知識,而且有的家長沒有這方麵的意識,把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當成正常孩子看待。有的家長認為是孩子不努力學習,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能力不如其他孩子,找不到根本原因,甚至有的家長在態度上對自己的孩子很失望,導致孩子沒有信心,徹底放棄了自己的發展,最終影響了孩子一生的發展,所以感覺統合的早期幹預重點在於家長的培訓。
(1)家長培訓:首先由專業機構來完成培訓家長的工作,講授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由家長培訓孩子,可以避免由人為原因造成的感覺統合失調;可以講授感覺統合失調的具體表現,這樣家長可以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觀察,及早發現問題,不至於盲目批評孩子;還可以講授感覺統合的家庭訓練方法等基本知識,如培訓對象主要對0~6歲的寶寶媽媽和準媽媽,這樣就可以提高家長的意識,能夠防患於未然,及早發現問題並及早解決問題。在家庭中訓練感覺統合的方法有平衡遊戲、飛機遊戲、洗澡遊戲、梳頭遊戲、抓癢遊戲、毛巾卷遊戲、小刺球遊戲等;盡量讓孩子參加多種活動,可以提高兒童的觀察能力,觀察事物的深度、廣度和精細度都能更快地發展,小兒能更細致地認識周圍世界的物體和現象,更快提高其智能水平。
(2)幼兒園老師進行專業培訓:幼兒園有許多感統器材,但沒有專業的感統培訓師,而隻把這些感統器材當做玩具一樣,不能充分發揮感統器材的作用;也不能對家長做出及時回饋,所以提高幼兒園老師感統方麵的專業素質很有必要。
(3)感覺統合失調的矯正與訓練:大部分孩子在3歲前就可以完成感覺統合過程,在身體、大腦和感官之間建立起協調關係。但尚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在這一過程中發展緩慢,到9~10歲,甚至更大年齡時還沒有完成。雖然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這種障礙在18~25歲不治而愈。但是,對這種障礙現在認為要盡早由心理醫生進行係統治療,否則會因為感覺係統失調可以使青少年、兒童失去掌握知識的大好時機。
(4)感覺統合方法就是在適當的環境中給予兒童豐富的感覺刺激,形成兒童適當的反應:感覺統合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觸覺訓練和遊戲療法。觸覺訓練包括摩擦、按摩、擠、輕壓、重壓等方法,來對兒童大腦進行刺激。遊戲療法是讓兒童在遊戲活動中進行,但這種治療法又有別於兒童的普通遊戲,是治療者根據兒童感覺和動作發展不良,讓孩子做符合需要的活動並產生順應性的反應,來改善孩子前庭係統功能的不足。這種具有遊戲特點的治療非常符合兒童的口味,兒童樂意參加。常用的感覺統合治療的輔助器具有滑板車、平衡台、大籠球、羊角球、球池、單杠、滑梯、吊床、秋千、刷子、海綿、吊纜、搖籃、網纜、平衡吊纜、跳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