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體格鍛煉與兒童健康(1 / 3)

體格發育依賴於人體的活動(體格鍛煉)。兒童體格鍛煉不僅有利於生長發育,增加肢體靈活性,促進智力發育,而且伴隨一生的健康。現代社會,雖然許多家庭都非常重視兒童健康,但他們更願意在兒童的營養和飲食,學習和智商方麵付出精力和財力,而體格鍛煉卻最容易被忽視,尤其是幼年時期。其實,兒童的體格與兒童飲食營養,學習和智力發育也有著密切關係。許多人認為體格鍛煉就是體育運動,將來不想培養孩子當運動員,就沒有必要體格鍛煉。其實,體格鍛煉與體育運動有密切關係,但並不等於體育運動。父母們應記住加拿大斯圖爾特·豪斯頓博士的一句話:“每天進行運動比每天喝牛奶對健康更為重要。”

1.兒童體格鍛煉的意義

(1)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兒童生長主要是全身骨骼的生長,尤其是長骨的生長,長骨兩端的骺軟骨部分是骨的生長點。骨骼運動不僅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環,使骨組織得到了更多的營養,同時,運動對骨骼起著一種機械刺激作用,所以能促使骨骼生長加速,使孩子身高隨之有所增長。骨骼鍛煉也可以增加肌肉力量,使肌肉逐漸變得豐滿起來。如果在孩子各項動作發展之前,鍛煉腹肌、腰肌、背肌、四肢支撐力,以及加強下肢肌肉力量的鍛煉,進行一些條件反射的訓練,通過這些觸覺刺激和肌肉訓練與神經中樞建立聯係,就可使孩子的動作變得靈敏,肌肉變得發達。如果希望孩子有健美身材,強壯身體也需要體格鍛煉。

(2)增強身體各器官係統的功能:體格鍛煉能促進心肺功能,使心肌發達,心肌收縮力加強,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加強。在鍛煉過程中,由於肌肉活動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於是呼吸器官需要加倍工作,久而久之,胸廓活動範圍擴大,肺活量提高,增強了呼吸器官的功能,對防止呼吸道常見病有良好的作用。體格鍛煉也可使孩子胃腸蠕動增加,胃腸消化能力增強,食欲增加,營養吸收完全,使孩子發育更好。厭食、拒食的孩子通過鍛煉,可以增加食欲。體格鍛煉能促進神經係統的發育,機體各部的協調運動都是在神經係統統一控製和調節下進行的,因此在進行體格鍛煉的同時,神經係統本身也經受鍛煉和提高,如各種體操,可使嬰兒從無秩序的動作,逐步形成和發展為分化的、有目的的、協調的動作,這是對神經係統良好的調節。

(3)增強體質,預防疾病:體格鍛煉多在戶外進行,可以接受日光、空氣和水的沐浴,能逐步經受外界環境變化的刺激,皮膚和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鍛煉,增強了其耐受力,大腦皮質也對冷和熱的刺激形成條件反射。當自然因素發生變化時,孩子就能迅速而準確地進行反應,使身體與外界環境保持平衡,這樣就不容易遇冷感冒,也不容易遇熱中暑。在戶外活動,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後,可使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促進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預防和治療佝僂病。紫外線還可以刺激骨髓,製造紅細胞,防止貧血。新鮮空氣中的氧氣能促進新陳代謝,並有殺菌的作用。

(4)促進智力發育:體格鍛煉中的各種動作直接受神經係統的支配和調節。人在活動時,肌肉中的神經可將各種刺激衝動傳到大腦,從而促進大腦的功能,使大腦對動作反應更加靈敏。從小學習遊泳的嬰兒長大後,其智力、獨立能力和自信心都要比其他兒童強。從生理角度看,體育運動可以增加腦的血流量,能供給腦細胞更多的養料和氧氣。3歲前的營養對智能十分重要,而運動更有利於對營養的攝取,促進腦細胞的正常生長發育,對智力發展很有益處。

(5)塑造兒童性格:體格鍛煉不僅是身體的鍛煉、大腦的鍛煉,也是意誌和性格的鍛煉。在體格鍛煉中能克服兒童不良行為,使兒童的性格開朗、活潑、樂觀。運動還能培養孩子的毅力,增強兒童自信心。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兒童人際關係,養成與人合作的習慣和遵守規則的行為,適於日後的社會需要。對於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要多讓他們參加集體活動和各種遊戲,與眾多兒童接觸,可改變其孤僻、憂鬱的性格,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2.促進兒童的體格發育

(1)遵循小兒動作發育規律,如動作發育由上而下,先會抬頭後抬胸,先學會坐、再學站和走;肢體活動也是由遠到近,如先抬肩、伸臂,再雙手握物,而至手指取物;行為也由不協調到協調,由泛化到集中。動作由粗略到精細,先發展抬頭、坐、站、走等大動作後,才會有手指摘物、腳尖走路等細微動作;先有正麵動作,後會反麵動作,如先會抓東西才能放下東西,先會向前走才會向後退,最後再協調平衡全身所有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