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睡眠與兒童健康(3 / 3)

(2)睡眠環境:良好的睡眠需要好的睡眠環境如室內空氣、溫度、噪聲,以及睡覺用具,都直接影響兒童的睡眠質量。應注意保持室內新鮮空氣的流通,室內合適的溫度,還有衣被是否合適。現在多數家長害怕孩子凍著,穿、蓋太多,使孩子感到燥熱,還會使小兒的肌肉得不到放鬆,難以入睡。寬衣睡眠能夠使孩子睡得更加舒服、坦然,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穿衣睡覺,甚至將手腳包裹起來睡,會影響孩子的血液循環,限製身體自由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孩子睡覺的床不能太柔軟,長期睡柔軟的沙發、彈簧鋼絲折疊床會導致脊柱彎曲,人的脊柱是軀幹的中軸和支柱,是上下肢運動的樞紐,具有支持體重,傳遞壓力、緩衝震動和保護內髒等功能,一旦脊柱發生病理性彎曲,不但脊柱的活動範圍受到較大限製,也破壞了人體的健康和形體美,而且會嚴重影響內髒器官的功能。開始獨立睡覺的孩子會沒有安全感,需要有安慰品的陪伴才能入睡(如小玩偶、玩具或是小被子)。可以適當給予卡通床上用品,讓孩子去挑選自己喜歡的卡通床上用品,讓他覺得睡覺時好像有很多好朋友在陪伴著他,但要避免以後過度依賴,同時也要注意物品的清潔,避免毛絨物品(尤其是過敏體質的孩子)。兒童房間也應該控製光線、噪聲及電磁波等。

(3)睡眠準備工作:到睡覺時間了,但許多孩子仍然玩得意猶未盡,要想讓孩子上床就能入睡,是很困難的。所以,臨睡前要避免精神或其他刺激,孩子讀書、看電視、玩電腦、聽音樂等活動,不宜過度興奮的活動或太緊張的腦力活動,不要看驚險或恐懼的電影或電視節目,或刺激性、激烈的音樂等。對於遲遲不能入睡的幼兒,可以暗示誘導引其入睡,讓他們閉上眼睛,用一種特輕柔疲倦的聲音給他講個故事,聲音斷斷續續,緩慢無力,最後逐漸減弱,變得若有若無,常常故事還沒講完,孩子就已經睡著了,這比直接勸說或批評作用更有效。

(4)合理飲食:孩子睡前吃得過多或吃不容易消化、產氣的食物,小兒胃裏不舒服,或者未吃飽飯有饑餓感,都會影響睡眠。小心睡前吃下的食物(睡前6小時),最好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如熱可可、巧克力牛奶、可樂等。

(5)適度運動:白天適度運動,會使孩子有疲勞感覺,可使人容易入睡,睡眠也較深沉。運動最好的時機是在傍晚,而不應該在睡前兩三個小時劇烈運動,造成腦內啡肽亢奮狀態,體溫升高,反而讓人不易入睡。

(6)睡眠姿勢:正確的睡眠姿勢是保證孩子睡眠的基礎,最好的睡眠姿勢是右側睡或仰睡,可使孩子全身的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放鬆,有利於腸胃蠕動,而左側臥或俯臥則會使心髒受壓,不利於呼吸。不要讓孩子蒙頭睡覺,以免身體得不到充足的氧氣,時間一長,人就會因缺氧而感到頭暈,頭痛,出現精神萎靡,嚴重的會產生窒息。

(7)克服伴睡依賴:從白天開始,將快要入睡的寶寶放在小床上,如果他哭鬧,可在床邊用語言和表情給予安慰,如果無效,要讓寶寶哭一會兒,才抱起來安慰。如果放下又哭,第二次讓他哭的時間長一些再抱起。以後逐漸延長時間再抱,這樣堅持2~3天,直到寶寶覺得再哭,爸爸媽媽也不會抱我了,他就會自己入睡了。同法,戒掉含奶頭的習慣。一旦養成自己入睡的習慣,夜間就會睡得很好。

(8)疾病:影響孩子睡眠的還有疾病,如發熱、鼻子不通氣、缺鈣、耳朵痛等,都會影響小兒的睡眠。為了孩子很好睡眠,應給予緩解症狀的藥物,如解熱藥、抗過敏藥物、止咳藥等。

(9)安撫情緒:孩子有時會因為身體不適,或情緒上的不穩定而影響睡眠。身體狀況比較容易觀察,父母要多留意的是情緒上的問題。有些孩子因為年齡還小,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如果在幼兒園或生活中受到挫折,不懂得該如何表達,再加上父母沒有多加留意,孩子的情緒也會間接反映在孩子的睡眠上。如遇到類似的情形,適時地找時間和孩子聊聊,就能找出問題的症結。

(10)終結噩夢:孩子睡眠中做噩夢、夜驚,主要是孩子神經係統不穩定,尤其獨立睡覺,他們開始會“怕黑”,同時也怕“魔鬼”。“怕黑”是出自於人類對未知的恐懼,如果孩子因怕黑而不敢睡覺,甚至還因此做噩夢,不妨在孩子的房裏添置一盞小夜燈。讓孩子通過光線和影子呈現各種不同的麵貌,逐漸了解和適應黑暗的環境,一些好玩的遊戲也可以有效降低孩子怕黑的心理。在平時,家長不要去強調黑暗或魔鬼的可怕,孩子自然不會有恐懼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