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脂肪
在旺盛的生長發育中,脂肪也起很大作用。脂類是腦細胞和髓鞘的重要成分,尤其二十二碳六烯酸是腦發育與功能維持的必要物質,也為維持視網膜正常功能所必需。人體必需脂肪酸——α亞麻酸在體內可衍生為DHA;膳食長期缺乏α亞麻酸,對調節注意力及認知過程有不良影響。兒童對於脂肪的需求是不同的。嬰幼兒的飲食不宜脂肪含量過高,食物中過多的脂肪不容易被吸收,會引起腹瀉。有些體弱多病的兒童體內脂肪較少,雖然他們需要一定營養物質,但這些孩子往往對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消化吸收不好。雖然不需要限製脂肪攝入,但也不能大量攝入。對於食欲較好,體重肥胖的孩子,應限製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4.鹽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其中39%是鈉,61%是氯化物。食鹽在人體內可分解成鈉離子和氯離子,分別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鈉離子能維持全身血液容量和細胞滲透壓,維持神經與肌肉的正常興奮和應激性,激活人體肌肉收縮等多種功能;氯離子則可幫助調節人體的酸堿平衡,體液的滲透壓及酶的活性,對於生命活動極為重要。鈉濃度過低,神經肌肉的興奮性下降,就會表現乏力。食鹽有“百味之母”之美稱,是日常飲食不可缺少的調味品。高鹽飲食對健康不利,但也並不是吃鹽越少越好,甚至不吃鹽。高鹽飲食可以導致機體鈉滯留,一方麵可以使細胞外液容量增加,導致心搏出量增加;另一方麵,高鈉作用在血管平滑肌上可導致肌細胞內鈣濃度升高,血管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升高。二者均可促進高血壓病的形成。高血壓直接威脅著人體重要器官,如心髒、大腦、腎髒。盡管高血壓是成人疾病,但具有高血壓家族史,有高鹽飲食習慣的家庭,這種成人疾病就會過早的威脅兒童。也就是說,高鹽飲食可以增加兒童將來患高血壓病及腎髒疾病的風險。有些嬰兒家長限製兒童鈉鹽的攝入,甚至不給鹽,除了會導致兒童食欲缺乏,還會導致血清鈉含量過低,從而引起神經、精神症狀,出現四肢無力,暈眩等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厭食、惡心、嘔吐、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肌肉痙攣、視物模糊、反射減弱等症狀。
5.無機鹽
無機鹽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無機鹽又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類。常量元素有鈉、鉀、鈣、磷、鎂、氯等,主要作用於維持機體的水電解質平衡,維持身體運動和肌肉收縮,提高神經細胞興奮性和酶的活性等。微量元素是指人體所含的微量營養素,雖然機體對它們的需要量不是很大,但也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營養素。微量元素與兒童的生長發育、神經係統及內分泌係統的結構功能、心血管疾病、感染和免疫功能有密切關係,這些微量元素缺乏可導致多係統功能紊亂。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階段,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要量相對比成年人多。因此,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從營養素的質和量上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已明確生理功能的必需微量元素共有14種,如鐵、銅、碘、氟、鈷、鉻、硒、錫等。兒童身體需要的,又容易缺乏的是鐵、鋅、碘、氟等。多數微量元素缺乏主要還是平日攝入減少,除了某些疾病外,主要是兒童偏食導致的營養不均衡。當從飲食中攝入的某種微量元素的量下降到低限值時,可損傷某些重要生理功能,影響生長發育並引發相關疾病。例如,鐵缺乏可影響機體合成血紅蛋白,引起貧血;缺乏鈣不但影響正常生長發育,還可導致兒童期的佝僂病和低鈣性手足抽搐等;缺碘可影響甲狀腺素合成,導致兒童克汀病、智力低下、身體發育遲緩;鉻能激活胰島素,參與糖和蛋白質代謝,加速生長發育;硒與心血管結構關係密切,在青春期突增階段(心血管功能的快速增長期)尤其不可缺少;鈷參與造血;銅能協助機體對鐵的吸收和儲備,促進體內生物氧化過程,對身心發育有直接影響;鋅是體內200多種金屬酶的成分或酶激活劑,參與RNA的轉錄和核酸、蛋白質的合成,鋅對生長發育的作用尤為重要。盡管許多微量元素是機體不可缺少的,但攝入過多同樣有害,如微量元素氟是骨骼、牙齒的結構成分,但高氟可引起氟斑牙,導致骨發育遲緩,同時抑製DNA和RNA的合成,對腦發育產生不利影響。補鋅過量,則會影響鐵、鈣等的吸收和利用。
6.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過程所必需的一類低分子有機化合物。根據溶解性分兩大類,即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和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等)。維生素存在於天然食物中的含量極微,是維持人體正常代謝所必需的微量營養素。正常情況下,人體並不是需要很多的維生素,普通的食物中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以滿足人體的需要。世界衛生組織確定了維持健康人每天需要的各種維生素的攝入量,被稱為每日膳食營養供給量(RDA)。大多數維生素在體內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兒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現維生素缺乏,所以膳食中長期缺乏某種維生素可導致該維生素的缺乏症,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和健康,如嬰幼兒喂養不當,不能合理添加輔食,兒童偏食等,都可引起維生素缺乏。兒童在患病時,尤其是患慢性疾病時也容易引起維生素缺乏,如反複呼吸道疾病、貧血、長期腹瀉、營養不良、吸收障礙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維生素A對維持正常視覺功能,促進細胞生長和分化有重要作用;嬰幼兒和低年齡兒童易發生維生素A缺乏症,導致暗適應能力下降,引發幹眼病,導致生長停滯,骨發育不良,甚至影響免疫功能。維生素D促進鈣、磷在小腸吸收,使鈣沉積到骨骼,促進骨骼、牙齒發育;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膳食鈣的吸收利用,使骨密度降低,不僅阻礙生長,而且顯著增加將來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和生物素等,主要參與神經係統的生物氧化和功能維持,是促進智力發育必需的神經營養物質。維生素C作為強還原劑,與體內許多氧化還原酶關係密切,能促進神經遞質合成,促進鐵的吸收,提高機體免疫力。目前,我國兒童少年群體中嚴重的維生素缺乏症已不多見,但因挑食、偏食等原因造成的邊緣性維生素缺乏現象較常見。兒童疾病不僅可以引起維生素缺乏,而且維生素缺乏也可以引起久病不愈,所以合理添加維生素在兒童期尤其重要。目前認為攝取10~100倍推薦膳食供給量(RDA)標準的各種維生素有助於增加能量,促進健康,提高免疫力。維生素並不是多多益善,維生素攝入過多與過少同樣會發生營養失調,也同樣會出現不良反應。現今的研究表明,維生素在維持人類健康的過程中是一個必需的和起治療作用的因素,對於維生素已不再是選不選擇吃的問題,而是上升到應該怎樣吃和吃多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