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麵對執政挑戰,黨的心態最重要(2 / 2)

“非權力對權力的製約”,學者的說法其實是“權利對權力的製約”,至少包括政府公開透明運行、政黨的約束、媒體的約束幾個方麵。理論上,上述幾種監督方式都應該建設,可現實是,我們有比較充分的,也有比較缺項的:上對下的監督比較充分;下對上的監督隻有原則,沒有機製;橫向的監督經常還是“一鍋煮”,對權力的監督和製衡還不完善;“非權力對權力的製約”也需改善。

缺項必須想辦法去建成,所以頂層設計確確實實是非常必要的。頂層設計主要有兩個原則:第一,要根據現代權力運行的原理來進行頂層設計。現代權力運行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權力分開,不能把決策權、監督權、執行權都放到一塊。第二,參與決策、參與頂層設計的這部分人必須和執行的人不是一回事。依我之見,其構成主要有三部分:退下來的、過去長期從事全麵領導、管理的老同誌,實際上所指的是像省委書記這樣的人,他們有領導全局工作的經驗,有全局觀;學者和具體的利益部門沒有那麼多瓜葛,而且思考問題有一種宏觀的視角;民主黨派作為一個政黨,可以讓他們提建議、提設計。最高決策者可在這些決策方案之間進行選擇、整合或創新。

中共執政規律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

人民論壇:您曾提出“研究政黨執政規律必須善於既把握一般性,又把握特殊性”的觀點。您認為我黨執政的特殊性“特”在何處?

王長江:我黨執政的特殊性概括起來,主要有兩點:一是有一個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由此造成的結果是,很長時間裏,我們是用革命黨的思維思考執政黨的問題,用革命黨的手段來搞建設。隻是後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慢慢覺得這是個問題了,才開始反思執政黨到底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黨,怎麼建設這個黨。這個轉折到現在為止都沒有徹底完成。二是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當前,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迎頭趕上世界發展的大潮,就必須特別強調由黨主導,推進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這兩個特點之下,再去思考其他所有的問題,把民主政治運行的一般規律想辦法吸納進來,達到一種比較好的結合。

麵對新機遇、新挑戰,執政黨需有一種超然的心態

人民論壇:作為一個長期執政的黨,國內外不斷變動的環境給黨的建設帶來了一係列新情況、新問題,也帶來了很多新機遇。您認為新問題、新挑戰主要有哪些?我們黨又該如何趨利避害、抓住機遇?

王長江:現在是經濟全球化時代,整個地球成了一個村子,相互之間有很多的接觸、溝通,很多的相互影響。我們可以在一種比較寬鬆的環境下,吸取人類文明最優秀的成果,可以比別人少走很多彎路,應該充分利用這種不可多得的機遇。鄧小平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他搞了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取得如此成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膽取人所長,補己之短。所以,這三十多年能夠大踏步地追趕人類文明的潮流。

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一種責任,應該有這樣一種胸懷。現在,我們離走在時代前沿還有一定距離,所麵臨的艱巨任務至少有兩重:一是我們的黨怎麼執政,這一任務沒有完全解決,還存在許多問題;二是即使是以現代方式在執政的黨,今天也遇到了林林總總的挑戰。新興媒體的發展,信息社會的來臨,帶來了太多太多的難題和考驗。它使得政黨原有的傳統結構已經不適用了,需要扁平化,需要用更多的直接民主的東西來取代間接民主的東西。如果應對不及,就要麵臨很大問題。中國共產黨首先也是政黨,這些問題自然也會遇到。這就意味著,我們既有一般政黨會遇到的普遍問題,也有自己的轉型問題。這雙重問題帶來的挑戰和風險更加巨大。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拿出一種決心,拿出一種勇氣,拿出一種智慧去改革創新。

應對之策上,具體問題、具體措施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心態。鄧小平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就是麵對國內外不斷變動的環境時,持有一種超然的心態。這種開放心態所表現出來的正是中華民族這種博大的胸懷,這種能夠同化其他文明的自信。這個東西非常重要,有了這種心態,什麼困難都能克服。

(人民論壇記者劉瑞一采訪整理)

責編/劉建 美編/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