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麵對執政挑戰,黨的心態最重要(1 / 2)

麵對執政挑戰,黨的心態最重要

思想名家

“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是一條比較可靠的改革路徑

人民論壇:黨內民主是黨建的重要課題。與之經常一起出現的一組概念是人民民主,有“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一說。作為黨建研究方麵的專家,您認為兩者有何關係?應如何“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

王長江:首先,“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不是一個簡單的號召,是必須堅持的一條比較可靠的改革路徑。民主分有序的民主和無序的民主。無序的民主就是完全放任,既不進行規劃,也沒有約束機製,任憑人們為所欲為,結果就是爾虞我詐,相互爭鬥,搞得一塌糊塗。現在很多國家轉型出現這種情況,是不可取的。中國的民主是有序民主,有序民主就需要執政黨帶領,就需要有執政黨作出榜樣,黨內民主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中國共產黨作為唯一的執政黨,唯一一個對整個國家起調控和領導作用的黨,實行黨內民主就能帶動人民民主。

其次,民主是隨市場經濟發展必然要發展的,是一種客觀的社會現象。因此,“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絕不能解讀成人民民主停下來,讓黨內民主先行,而是在人民民主向前發展的情況下,黨內民主要加快步伐,走到前頭,否則難以起引領作用。有觀點認為,就應該是人民民主停一停,前一陣的民主已經出現問題,例如,放開村民海選後,各種亂象都出來了。問題是,亂象是不是給老百姓民主權利導致的結果?是不是因為老百姓文化素質低,民主才搞亂了?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要認真思考。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認為,恰恰是民主給少了,民主不健全,才出現了問題。因為我們隻在授權環節對老百姓放開,在用權、監督等其他環節卻缺少相應的機製。因此,治病之藥不在於收回民主,而應該是健全民主,在用權、監督等環節讓普通百姓充分參與進來。

而對於後一個問題,正確的認識應該是老百姓的文化素質不決定搞不搞民主。延安時期,陝甘寧邊區文盲率達90%以上,老百姓的文化素質並不高。在這種形勢下,毛澤東同誌堅持民主執政的探索,發展選舉民主,並創新多種民主形式,充分喚起了群眾的政治熱情,調動了他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的政治覺悟,取得了顯著成效。1941年普選時,陝甘寧邊區的參選率平均是80%。

理順黨政關係的難點在於現在這樣一種黨政關係運行起來之後使權力失去了約束

人民論壇:時至今日,理順黨政關係依然是一大難題。您認為理順兩者關係的難點在何處?在現行的政治體係下,有哪些切實可行的措施?

王長江:去年我領著年輕人專門做了一個研究黨政關係的課題。研究的結論是:黨政關係出問題,主要不在於黨政關係權力過度集中,也不在於權力在黨和政府之間分配的不科學,而在於現在這樣一種黨政關係運行起來之後使權力失去了約束。

按照政權運行的規則,人民選出人民代表,人民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決策,決策由政府執行,政府設立下麵的部門具體落實。這一環一環相互連接,有很強的邏輯性。黨的領導應該體現在對整個運行過程的影響當中。如在選舉人民代表時,一般民眾很難知道誰合適。這時,就需要黨進行推薦,讓人民的意見慢慢集中。不管最後選出的是誰,都是黨的人,這就體現了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相統一。但是,現在人民與人民代表之間的關係、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府之間的關係、政府和部門之間的關係不同程度地被隔開了。

到這裏,結論就出來了:如何約束?關鍵是怎麼把政權運行的各個連接點打通,政黨在每個環節裏起領導作用,但不打亂由它們的邏輯形成的權責關係。各個連接點之間的關係打通了,自然就成了一個最大的約束。要理順黨政關係,使之科學化,核心在此。

權力監督方式存在缺位,需加強頂層設計

人民論壇:我注意到,您在多種場合、通過不同的形式談到過權力的約束問題。請問該如何理解“橫向的監督”以及“非權力對權力的監督”兩種監督方式?您如何看待兩種監督形式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王長江:權力的約束既包括縱向的監督,也包括橫向的監督,以及非權力對權力的監督。橫向的監督越來越被公認為是權力運行的一種基本規則。權力有不同的功能,應該按照不同的功能,設置不同的機構,劃定不同的邊界。西方典型的橫向製約就是三權分立。我們不搞這套模式,但是,也得權力相互製約。十八大提出,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製約又相互協調,這是十分正確、也是十分必須的。怎麼相互製約、相互協調,就需要到實踐中去探索。實際上,不僅這三種權力,谘詢權、動議權等都應該給予一定的規範,落到不同的主體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