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一把手責任重大,權力也相對集中,如果出了問題,對一個班子、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乃至黨的事業都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因此巡視對象突出為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特別是一把手。為了能夠有效地對“一把手”進行監督,中央巡視組對省部級官員的監督,往往“下沉一級”了解情況,也就是到其曾經擔任“一把手”的地方調查。比如中央巡視組在獲得湖北原副省長郭有明可能涉嫌違法違紀的線索後,便去其曾任市委書記的宜昌調查。此外,中央巡視組還要對領導幹部報告的個人有關事項進行抽查,抽查核實的範圍不僅限於官員本人,還包括其申報的配偶、子女名下的財產信息,由此提高巡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鐵麵無私,對己下“狠手”;抓虎捕蠅,成效顯著
雖然中央巡視組成績顯著,但社會各界對其仍有各種疑慮,比如巡視組有著監督官員的權力,但巡視組的權力誰來監督?再如,巡視流於形式,發現不了“真問題”,淪為走過場,怎麼辦?等等。針對這些問題,中紀委可謂是出台了一項項“嚴刑律法”,令不少巡視人員深感壓力山大。針對巡視人員不作為的問題,王岐山明確指出,“對重大問題應該發現而沒有發現就是失職,發現問題沒有客觀彙報就是瀆職,必須根據情況追究責任”。針對誰來監督巡視組權力的疑問,中紀委增設“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室”,由中紀委副書記趙洪祝直接分管,專門用來查處紀委係統內違規的“自己人”,並要求被巡視地區、單位黨組織對巡視幹部執行製度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而中央巡視組成員自身一旦出現違紀問題,將會受到嚴厲處分。
中央巡視組以嶄新而強勢的形象,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打老虎、捕蒼蠅,成效頗豐。首輪巡視,除了中儲糧總公司做出包括董事長、總經理在內的30人職務調整外,其餘9個省份和單位均有官員落馬,可謂是均有“回音”。第二輪巡視的10個巡視點中,已有24名領導幹部被調查。不僅如此,中央巡視組給貪官懸起了一把達摩克裏斯之劍,還帶動了各地紀委查處貪官的力度。比如,今年五一期間,北京市紀委為了防止公款吃喝、公款旅遊、公車私用等不正之風反彈,不僅深入順峰、淨雅等高檔餐飲企業暗訪,而且還將明察暗訪範圍進一步擴大到了郊區特色餐廳、“農家樂”等,共發現公車7輛,發現相關單位在高檔餐廳消費的發票30餘張。如此反腐“天羅地網”,自然讓腐敗分子望而生畏,對於淨化官場風氣大有裨益。
責編/ 周素麗 美編/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