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視幹部如何發現案件線索
熱點述評
作者:劉豪軍
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交流中,紀檢監察幹部和巡視幹部普遍反映現在發現問題與案件線索越來越難,腐敗分子的反偵查能力也越來越強,這些都對巡視幹部和紀檢監察幹部提出了新的挑戰。巡視幹部應該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膽識,不斷創新工作方法,見招拆招,以變應變,讓腐敗分子原形畢露,無處藏身。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多渠道了解被巡視地區和單位情況。在巡視組進駐被巡視地區、單位之前,巡視組要積極主動通過與紀檢監察、組織人事、信訪、審計、反貪等部門和單位的聯係溝通,了解掌握這些部門和單位對被巡視單位領導幹部在黨風廉政建設和選人用人等方麵的反映和舉報。同時,多渠道收集了解被巡視地區、單位的情況,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領導班子團結情況、毛病較多的幹部情況、幹部群眾的情緒等。帶著這些情況和問題去巡視,更有利於增強巡視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創新個別談話方法,改進談話技巧,在提高談話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古人說得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打無把握之仗。在個別談話前,要對談話對象的個人情況如籍貫、學曆、專業特長、任職經曆都有所了解。談話過程中,主談人態度要誠懇,語氣要謙和,可以采用拉家常式的談話,結合對方的工作經曆、專業特長開啟談話,使之放鬆情緒,減輕壓力,卸下包袱,盡量贏得談話對象的信任,使之盡量講真心話,反映真情況,說出實問題。要注意聽弦外之音,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長期的中庸之道和當“老好人”的思想,教育大家要“多栽花少栽刺”,人們一般不願意談論別人的問題,即便是非常正直的人在談論問題時都有各種顧慮。主談人必須抓住談話人想反映問題的心理,及時打消對方的顧慮和解除對方的思想包袱,把談話不斷引向深入,了解更多真實情況和信息。
三是通過辦理信訪舉報發現問題和案件線索。信訪舉報包括來信、來電、來訪和網絡舉報,一般分為實名舉報和匿名舉報。對這些舉報要認真分析甄別,有的是捕風捉影,查無實據的舉報,甚至個別舉報純屬無中生有、誣告陷害,經過分析調查後可以排除。但是對一部分舉報事實清楚、線索明確的匿名舉報,還是要高度重視,認真調查核實。特別要高度重視那些事實清楚、線索明確的實名舉報。因為中國特殊的國情和社會情況,一般來說,沒有確鑿的證據,不到感情破裂撕破臉皮的程度,人們的顧慮很多,很少實名舉報。既然敢實名舉報,說明舉報人有確鑿的證據,並且會“竹筒倒豆子”,把了解的情況全部說出來。
四是通過查閱被巡視地區、單位的各類會議記錄、會議紀要、幹部個人檔案和審計報告發現問題和案件線索。有的單位主要領導“家長製”意識較強,存在“一言堂”,民主集中製執行不好,該上會研究討論的不上會討論,一把手直接拍板就決定了。有的決策程序不規範,上會討論時,一把手往往先發言定調,其他副職出於各種考慮就不好發表不同意見,隻能同意。如果個別談話有這方麵的反映,再對照查閱會議記錄和會議紀要,基本就能印證個別談話反映的情況是否真實。另外,針對個別談話中反映的不少領導幹部重大事項申報不真實以及編造假年齡、假工齡、假學曆甚至假任職履曆,可以查閱幹部個人檔案材料發現一些證據線索,甚至必要時可以到幹部個人出生地、成長地、學校等地調查了解情況,進行甄別印證,即可以發現幹部是否弄虛作假謊報情況了。
五是通過列席有關會議和明察暗訪發現問題和案件線索。巡視工作中,巡視組可以列席被巡視地區的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和紀委常委會(或者被巡視單位的黨組會或局長辦公會),了解會議程序和上會議題,通過觀察與會者發言情況,了解該地區或單位各種權威決策會議的民主氛圍,與個別談話了解的情況相互印證。另外可以根據談話反映的問題和案件線索,進行明察暗訪。可直接深入礦山、林地、拆遷現場、田間地頭甚至農民家中等一線,向人民群眾了解客觀真實的情況以及他們的真實想法,以便了解真實情況,發現確鑿證據,不被表麵現象所迷惑。
人們常說“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不管腐敗分子多麼奸詐狡猾,隻要我們巡視幹部、紀檢監察幹部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牢記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振奮精神,迎難而上,開拓進取,一定能夠不辱使命,不負重托。
(作者為中共北京市委第五巡視組巡視員)
責編/ 馬靜 美編/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