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巡視製度迎來重大變革
熱點述評
作者:趙豐
述評由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巡視工作作出一係列重大部署和調整,工作目標更明確,邊界更清晰,任務更具體,成效更顯著,威懾力更凸顯。百姓期盼著巡視組瞪大眼睛發現問題,豎起耳朵探查動向,取得更多實實在在的成果。巡視組所到之處,都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巡視組每個動作,都受到公眾的高度關注。
中央巡視組之所以受到空前的關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們對其抱有很強烈的反腐期待。人們願意相信巡視組不是僅僅搞形式、走過場,而是敢於硬碰硬地認真履行反腐職能,直接深入基層發現反腐線索。中央巡視組承載著中央的重托,有其不可忽視的政治權威性。對巡視組而言,這既是一種監督,更是一種激勵。珍視公眾的反腐期待,切實將巡視工作做好,是巡視組維護自身形象、提高自身公信力的不二法門。
中央派出巡視組的監督和約束,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是必要的,而且,這種監督手段還被賦予更高程度的重視。這種更高程度的重視體現在不斷完善的製度上。在運行11年之後,巡視製度迎來了重要的調整和變革,中央巡視組收縮了巡視範圍,巡視重心由“相對全麵”回歸其最主要的職能:發現和反映違法違紀線索。中央巡視組組長打破終身製,由“職務”變為“任務”,由“鐵帽子”改為“一次一授權”。11年來,中央巡視組的巡視工作對於領導幹部有重要的震懾作用,對於打擊腐敗、督促工作、解決問題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
讓巡視工作在陽光下運行
在總結過去成績和經驗的同時,我們還需要總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巡視製度如何取信幹部群眾”,“巡視報告能不能公開”,“誰來監督巡視組”,“巡視工作如何促進黨內民主”等這些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曆史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總結,尤其是要通過製度建設來改善黨的領導,這需要我們對巡視工作製度設計的深入思考。
巡視組的工作目前還麵臨幾個問題,首先,巡視工作還缺乏明確的法律和規範,需要對這一監督程序的職責進一步明確,確保巡視工作在程序上的公正。其次,要完善巡視組與有關部門的銜接程序。與紀檢、組織、司法、審計等其他監督部門的溝通協作是否良好也會決定巡視效果。此外,巡視工作要更加公開,目的是阻止巡視組掌握自己證據或線索。麵對群眾的質疑,巡視組應當有所回應。隻有公平公正陽光才能讓製度更有活力。
一是將信息收集和巡視案例公開化。通過在重點巡視地區、單位設立巡視工作常設聯絡機構或長效舉報電話和投訴信箱,以及網絡舉報等方式,搭建一個與被巡視地區廣大幹部群眾進行交流的平台,實現接受群眾監督的經常化、製度化、公開化。將巡視具體工作中發現的典型案例或優秀人才等正反兩方麵的案例以一定的方式向社會公開,一方麵可以彰顯巡視工作的重要價值,同時可以發揮對於腐敗分子的教育作用。
二是適當公開巡視報告,逐步推進監督透明。要實現巡視工作的最佳效果,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向全社會公開巡視組的工作報告,不斷提高巡視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巡視報告公開以後,被巡視地區、單位有沒有問題,有什麼問題,誰有問題;紀檢監察機關是否調查核實了情況,對違反黨紀法規的領導幹部是否追究了相應責任;組織部門對巡視組推薦的優秀幹部,是否高度重視,因材施用;巡視人員工作是否認真,權力是否濫用,行為是否合法;上級黨委做出的決策是否以巡視結果作為重要依據……這些都清晰明了,必然會推動巡視製度不斷向前發展。
三是進一步完善巡視製度程序性規範。巡視製度的程序性規定是巡視工作的具體操作步驟,它落實了實體性規範的具體內容,是巡視工作的外在表現形式,承載了社會公眾對巡視工作的普遍認知。因此,客觀、理性的製度設計,並得到嚴格的遵循將成為巡視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重要保證。巡視機構、被巡視單位以及全黨同誌都應樹立起製度麵前無特權、製度約束無例外、程序麵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認真學習製度,嚴格執行程序,自覺推動黨的建設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