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3 / 3)

航運:貨物吞吐和港口物流進一步提升。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首先將帶來港口貨量的提升。由於通關手續更為便捷,將吸引內陸的貿易商從上海港申報出口,高附加值的本港貨有望得到提升。上海港作為世界貨物、集裝箱吞吐量第一的港口,在上海自貿區建成之後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自貿區內的貨物裝卸、貨物儲存、貨物商業性加工和貨物轉運將更加便捷。目前上海港口的集裝箱的年吞吐量已經超過3000萬箱,在自貿區的帶動下,預計未來會有進一步的快速提升。

此外,自貿區的建設還將促進港口物流業的發展。隨著自貿區各項優惠條件的落實,保稅區功能將從簡單的“保稅倉儲、初級加工、轉口貿易”進一步拓展到“商品儲存和轉運,以及相關工業、貿易、運輸、金融及旅遊多位一體業務”等等。

航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進一步加強。上海自由貿易區的設立有利於吸引中轉旅客,打造客運和貨運的航空樞紐。自由貿易區內將有望成為貿易和購物零關稅的自由港,疊加過境免簽政策,上海機場對於國內外貨物和旅客中轉的吸引力將增大,從而有利於上海機場打造航空客運的中轉樞紐港,從而給機場帶來更多的國內國際航空流量。

上海機場目前中轉貨物占比僅5%左右,遠低於其他競爭對手。自貿區對轉口貿易的政策扶持將通過以下幾個方麵提升上海機場的中轉貨物占比:第一,吸引物流運營商進駐;第二,航班頻次和網絡帶來的便捷性將吸引大量國際中轉貨物,進一步強化浦東機場的全球航空貨運樞紐地位;第三,依托上海的腹地市場以及上海港強大的貨運吞吐能力,發展海空聯運,吸引眾多國際頂級企業將產品通過上海機場進行貿易中轉。

自貿區未來展望

自貿區不僅是未來經濟改革的試驗田,也是我國未來融入世界經濟的一個契機。盡管今年4月份,美國表示歡迎我國在一定前提下加入TPP,但目前根據TPP協定,我國在政府管製、知識產權、貨幣兌換、勞工標準上均暫時不完全達到要求,因而,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將成為我國加入TPP前的一個重要示範區域。借助自貿區的建設管理,可以結合中國實際,逐步提升中國貿易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如中國應在國際勞工標準和綠色環境標準製定中發揮作用;不斷提高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為貿易自由化奠定堅實的國內產業基礎。配合自貿區的深遠意義,應以開放的心態和迎接機遇的眼光看待TPP發展,甚至可以待自貿區成熟後,在適當的時機加入TPP,中國有望在未來參與TPP談判中取得話語權與規則的製定權,而不被世界經濟組織邊緣化。

過去十年我國在外需擴張、地產和基建投資的拉動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並進入了中等發達國家行列。然而,以往拉動經濟的幾大引擎正在逐漸轉弱。外需開始動力不足,並且物價上漲,勞動工資水平上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等方方麵麵的現象都顯示了中國經濟正處於經濟轉型期。展望未來,我國的經濟增長仍有相當大的紅利空間可以釋放。自貿區的設立,以及相關的區域經濟發展理念的實施將會是下階段釋放我國經濟增長潛力的重要戰略思想。

(作者分別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東北大學中改院分院博士生、國泰基金國際部負責人)

責編/徐豔紅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