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2 / 3)

東南亞自貿區。香港自由港,第一作用是貿易自由。香港對進出口貿易基本上沒有管製,不存在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凡符合慣例的貿易行為均暢通無阻。第二作用是金融自由。香港的貨幣市場全球最開放,資金可自由流通及調度。東南亞自貿區:主要有新加坡自由港、印尼巴淡自貿區、馬來西亞柔南經濟特區、菲律賓蘇比克灣自由港等幾個主要自貿區,其中新加坡港是僅次於香港的自由港。韓國仁川機場自貿區:進駐園區的外資企業根據不同行業和投資規模,在今後5-15年內,可享受減免稅收、土地使用費等優惠政策,同時,積極鼓勵貨運航空公司入駐或拓展新貨運航線,拓展機場連接性。此外,仁川機場不斷完善物流配套設施,提升物流服務水平,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拉美自貿區。巴西瑪瑙斯自貿區:區內生產並在本國銷售的產品,免征工業產品稅。巴拿馬科隆自貿區:自由貿易區貨物進口較為自由,無配額限製,不繳進口稅。智利伊基克自貿區:區內企業享有免繳一級所得稅權利,智利本國商品免繳增值稅。

自貿區折射的是區域經濟發展戰略

近年來,中央提出一係列區域經濟發展的思路,比如“京津冀一體化”、“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等、不難看出區域經濟是我國經濟轉型釋放紅利的關鍵,也是這屆領導班子經濟發展理念的重中之重。

事實上,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自貿區的形成都指向了“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的戰略思想。對內部而言,自貿區的建立能夠進一步強化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和地理優勢,並帶動長江中上遊地區過渡帶和內河航運的作用。自貿區對整個中國經濟也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尤其在重構區域經濟結構方麵,包括浙江、江蘇甚至長江上遊的重慶等地,其產業發展都將受到影響。而自貿區經驗一旦獲得進展則可以使得全國更多的區域進行效仿,進一步推動國內區域協同發展的進程。對外部而言,它能夠推動我國和貿易夥伴之間的互動,並彌補我國在對外區域合作上的不足;它能對中國加入TPP談判形成有利的環境,便於同其他國家在貿易、金融領域達成合作,共同發展。某種程度上可以稱得上是構建了與貿易夥伴之間進一步互惠互利、協同發展的區域戰略平台。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出訪中亞時曾經說道,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本著求同存異原則,協商製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為區域經濟融合“開綠燈”。由此可見,和鄰國之間深度合作,形成更廣義的“區域經濟”也同樣是決策層的目標之一,而自貿區則正是達成這一目標的重要通道。

自貿區對三大領域直接形成利好

自貿區的全稱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中國”二字體現了自貿區的國家戰略高度。在具體行業上,預計將會為我國的金融改革、港口貿易以及社會服務等領域打開創新成長空間,對這些行業以及未來我國經濟、金融格局產生一係列深遠影響。

金融:離岸金融迎來發展良機。離岸金融業務是自由貿易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與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一脈相承的。自貿區建設將帶動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由此可能對香港金融業務產生部分替代。預計自貿區內跨境業務金融機構將大量增加,外幣同業存放業務發展,外彙結算量快速增長,金融產品尤其是衍生品期權期貨的種類也將更加豐富。相比較香港金融機構,港幣業務約占其業務總量的一半左右,離岸外彙資金在香港金融機構業務貢獻占比超過了50%,而目前上海地區的離岸金融業務基本為零。

總體方案除了在民營、外資設立金融機構方麵放鬆管製以外,還明確提出“允許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開辦離岸業務”,並明確了“經過兩至三年的改革試驗,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製環境規範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體任務。自由貿易區將逐漸開始資本項目下人民幣自由兌換、利率市場化方麵的試點,並對未來全國範圍內的深層次金融改革,包括民營金融機構、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項下可自由兌換等等,提供良好的經驗。